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回顾成龙电影中,给你启发人生的是哪一部?
成龙,醉拳,他的回顾成龙电影中,给你启发人生的是哪一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NO.5 醉拳
虽然成龙以《蛇形刁手》成名,但要到《醉拳》才成为明星,《醉拳》沿袭《蛇形刁手》的成功模式,紧抓住最重要的元素,如颠覆传统的师徒关系,和大反派黄正利的精彩打斗等。也加了更多幽默与特技式打斗,《醉拳》挑战了一个严肃的神圣传说,对黄飞鸿作出一种全新诠释,不去表现他成年后的英雄事迹,而是他在成为神话传说之前的少年时期,当成龙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诠释方式来饰演淘气的少年黄飞鸿时,观众们都感到惊讶,一方面觉得对黄飞鸿似乎有些不敬,另一方面又觉得很有趣、新鲜。
NO.4 红番区
《红番区》是成龙电影转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该片不仅奠定了成龙在国际上的地位,更是成龙成功打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的里程碑之作。1995年初,成龙的《红番区》被引进中国内地市场,依靠着成龙的知名度,该片在内地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这无疑对于当时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是一次巨大的冲击,而《红番区》更让中国内地电影人学到了一个新名词——“贺岁片”
NO.3 A计划
《A计划》比成龙之前的所有电影都更具现代感,它有一个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外观,想拍出和《圣战奇兵》同样的东西:枪、暴徒、虚张声势的武打片段。从《A计划》起,成龙开始把重心放在大型特技运用和惊险的动作场面上,而将故事背景放在世纪之交,成龙表示那是对英国将香港交还给中国的间接回应,影片寓意香港人管自己的事情比英国人更胜任。
NO.2 我是谁
只要有成龙出演的电影,无论导演是谁,都有明显的成龙印记。本片也不例外:窄巷打斗,壁虎功式攀岩和亡命特技以及一个完完全全的好人好事。主景是在非洲,基本上是以猎奇、惊险、追杀情节为主。
这部由成龙在香港回归后拍摄的第一部作品,让观众第一次在香港电影里看到紫荆花区徽,然后他却直接以片名强调港人和港片的身份迷思,流露出港人对自身地位和角色产生的疑问。
回归前后,香港出现了大批以失忆为主题的电影,但是特工间谍片里的男主角失忆,《我是谁》则是第一部。片中男主角的出身和背景已经非常含糊,失忆在某种程序上更抹去了其香港身份与国际身份的不兼容性,使其香港身份和中情局这一国际元素相结合,以便男主角加入国际舞台,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
NO.1 警察故事
《警察故事》:1982年成龙出访美国,想利用几部迎合西方口味的影片打开好莱坞市场,其中就有《炮弹飞车》、《威龙猛探》、《杀手壕》等。但是功败垂成,这些影片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的市场,与当年的李小龙一样,不到30岁的成龙潜心在香港发展。虽然影片《威龙猛探》票房惨淡,但是成龙从中得到了警匪动作片的启发,于是在1985年《警察故事》横空出世,技惊四座。影片从头到尾都是毫无冷场的打斗与真材实料的特技,充满挑战人类身体和胆色极限的亡命动作场面,制造出以后招牌式的成龙作品模式。成龙也第一次在动作片里饰演个性完整的角色,有复杂的生活,有私生活甚至还有罗曼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是第一本成龙谈自己的中文书,对61年来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回顾与剖析。银幕上的成龙,粗犷、豪迈、义薄云天,他的电影追求高难度,大场景,为了满足观众对自己的期待,他不断亲身上阵挑战高危动作;但新闻里的成龙,又会因“失言”常常招致外界的不理解甚至负面新闻。谈起《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一书,他诚恳地说:“书中的我,不是银幕上的我,也不是新闻里的我。我想让你们看到这个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成龙;他的人生,就如他的名字,一路艰辛坎坷,无依无靠,酸甜苦辣,他都感受过,他的眼泪都过滤变成中国血液,没有浪费半滴汗水,磨练出中国灵魂的汉子,带给每一位中国人的快乐,谁都无可替代的精神。祝成龙大哥,平安顺利,健康快乐,中国骄傲。[玫瑰][玫瑰][玫瑰][玫瑰][赞][赞][赞][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成龙不知道“我是谁”
成龙演了《特务迷城》后,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对他的新片怀有那种特有的好感了。这次买了他的老片《A计划续集》的影碟,因为是与《特务迷城》合为一盒装的,所以,在我再一次看了成龙那年轻的水警后,才勉强看了他的《特务迷城》。
平心而论,《特务迷城》的动作场面的确出色。成龙的身手一年比一年矫健,四十多岁的人依然勇敢、灵活,惊险动作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在伊斯坦布尔的对打戏,从武打设计到动作的实用性都拍出成龙作品近年来的高水准。出品人邹文怀对于场面的调度和控制也很到位,片中的武打设计完全有大将风度。尽管我内心一直强迫自己要专注观看,但看完电影后,脑中还是一片空白。我在想,影片一开始表现的“小北(成龙饰)拥有奇异的预感能力”这一辅笔与警片所涵盖的追杀内容是否有很严密的牵连?若有,是否显得有点牵强?《特务迷城》的内容、情节处于严肃与搞笑之间的尴尬位置,真是一大遗憾!
成龙的名字,早已与他的影片飞进了每个角落。他是“优秀港片、优秀动作片、爆笑精彩、动作迷人感人”的代名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A计划》、《警察故事》到九十年代的《重案组》,那一部部经典作品伴着我们慢慢长大。
他的作品越受到世界重视,却越走下坡路。可以说,成龙的作品越来越商业化了,越来越好莱坞化了。他的作品越来越追求宏大和火爆的场面,从《白金龙》中的核武器到《我是谁》中的尖端武器,再到《特务迷城》中的炭疽菌,成龙的角色越来越接近“007”身份,原先在他随处可见的亲切感已被汽车、飞机、大炮、潜艇破坏,剧中人与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严格意义上讲,成龙这种好莱坞影片充其量是二流制作。我们要看大场面的片,我们会选择施瓦辛格、史泰龙,而不去看成龙。若要与美国大片的场面比较,成龙即使在《一个好人》中压扁100辆劳斯莱斯、在《特务迷城》中让100辆油罐车爆炸也比不上的。成龙影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打斗的背后是与观众心灵相通的普通平民意识,是在与观众做真诚交流的。《A计划续集》中的水警形象大受欢迎,是因为他能在两派争权中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威龙猛将》中的律师形象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因为他爱憎分明,最后与委托人“反目成仇”,一举打败制作毒品的“委托人”。而如今,成龙电影中已鲜见这种意识,取而代之的是对大场面的迷恋和过失。成龙要更上一层楼,“平民”形象是不能丢的,因为平民的观众要看的是“平民”的成龙、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成龙,而不是越来越“酷”、越来越“007”的成龙,虽然这两者有时候可以互相转化,但是成龙的一些闪亮过的宝贵优点已在他的商业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弄丢了。
上一篇:疫情之下,你看到了什么人情冷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