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不帮别人,也不需要别人帮”的想法对吗?
的人,自己的,人是“我不帮别人,也不需要别人帮”的想法对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帮是一来一往,打平最好,帮与不帮自愿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看西游记中的唐僧,对于妖魔鬼怪,总是按照老套来劝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进行“说教”。
说教的本意,其实是善良的。但是过分的善良,其实也是一种罪过。说得过多,对于理解不了的人是一种痛苦。说得过多,放任了恶言恶行,对于其他善良的人也是一种罪过。
所以,我们劝善却不强善。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内心,有强善的思维和情绪,其实自己已经被伪善的思维模式干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控制局面。
这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异曲同工的智慧内涵。
老师好。我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想多管闲事。感觉有种超级想拯救别人的感觉,还有就是老是想着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跟别人说,就是怕别人不知道一样。比如:在做作业的时候,觉得哪些知识点挺重要的,然后就有种超级想把它跟别人说的感觉,就像怕别人不知道一样,会想着对别人过度的关心。
还有就是要是我知道了一些不错的学习方法的时候,我也会忍不住超级想跟别人说,就怕别人不知道一样。但是我又知道这样做不好,因为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不一定都愿意听你说这些,但是就是会控制不住有这样的想法。
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伦理道德,助人为乐,帮人是值得鼓励和尊重的。所以,一般人对于这些善于的举动,从内心中都不会排斥,更不会厌恶。但是我们过分关心别人,考虑别人,过分想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是能够感受到这种超过常态的“过分”,内心一般的是忧虑担心,但一定不会恐惧或者憎恶。但是这种貌似善良的思维和行为,确实又妨碍了我们自己的心理和正常生活状态。
所以,当我们处于这种思维和心理状态中,往往就比较纠结。
1. 善意的根源源于渴望被关注。你最近有强烈的拯救别人的愿望,因为不知道你的年龄和成长经历,只能说有可能你是在寻求关注和肯定。那就是说,你需要别人关注和肯定,如果是这样,你还有什么办法实现被人关注和肯定呢?其实有很多方法的,比如多夸奖同学,生活上能帮忙也帮忙,真的有人问题题,认真、耐心解答等等,还有很多方法。是吗?
2. 勇于行动,确认自己善意的价值。你现在还有一个痛苦,是这种助人的愿望很强烈,又觉得别人不需要,不愿意听你的见解。那你做过吗?就是真的去给同学讲自己觉得重点是什么,应该怎么学,你试过吗?要试一试,才知道对方的反应。你会发现有两种可能,有不喜欢听的,也有喜欢听的。那就知道了哪些人是愿意听你分享的。反过来,你也可以听听他们怎么想的。也许别的同学也正期待和人交流。只有去尝试,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然后还要核对,你认为人家不爱听是真的还是你误会了。
总结一下,先觉察自己真正的需要,跳出来看问题。然后去找办法直接满足自己真正的需要。其次,学会行动后核对真实的情况,减少主观臆测。
专业性建议。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不管是善念或者是恶念,只要是不受自己的控制的,都是恶念。因为这些思维、念头不管以何种内容和面目出现,它首先就违背了个体主宰的意志。这一点必须要非常清楚。
接下来,问题的重点,就变成了如何成功的主宰思维功能本身,而不需要关注其具体内容的善恶属性。
我们必须要明白并做到,对于大脑、心理心灵世界,“我的地盘我做主”。
结论:
我是彼岸舵主。大脑思维,或者说心理心灵世界失控的一种表现,就是思维过程和思维内容不受控制,或者情绪感觉和反应不受控制。处于这种不受控的情绪状态或者思维状态时,我们关注和应对重点,不在于这些失控的内容或者失控的过程,而是首先要明白,失控与自我主宰的严肃性。剩下的就直奔主题,如何自我主宰。
所有的心理问题,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如何自我主宰的问题”。
“情绪主题”延伸学习建议:
如果想彻底成为情绪的主人,享受自在的人,建议多深入关注和学习有关“情绪的高纬度本质及自我情绪控制技术”,相关的概念、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对,人是社会的人,谁都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谁也不可能做到一辈子不求人帮助,只有能帮助人时,努力去帮忙,等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了,别人才会努力地帮助你,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上一篇:人需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