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中医的流派争鸣?
中医,流派,伤寒论如何看待中医的流派争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十年前发在博客的一段文字】
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天者必验于人。是宇宙千古之博大均在数之可数之往昔,亦在数之可数来日之生死哉!
这样的研究仅仅只在宏观方面。这与历代中医学术,包括古中医在内都是这种旷世大论。然而中医人的失败还是失败在对人病上;输在了对个体症状上;输在了对个体人上;若与西医相比,更是输在了微观上。
这难道说对古中医的研究仅仅只是“明月几时”这样的网友所详述的这些各级星系的四时了吗?
不是的。
假如眼前是数轴上的正负零点,那么,逝远的时空。与未来的时空。都是可以拉到这个数轴上来。
假如思想也有正负零点,那么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外观世界与看到和看不到的内观世界都可以用思想来内外驰骋。
研究外观时空和人体内观时空都需要人和时间来做。然而《内经》已经做到了。你只需要把灵魂俯伸进去,去阅读,去逝远就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医只有古中医才是正宗。各种门派创始人本身自己就是药罐子,火神,攻邪,之类适合自己的东西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当然有一个大概率。什么不是阴就是阳,扯淡。各种流派无不是以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为祖本。温病条辨已经是邪派了,思路错误。
学中医还是学经典,不包括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燥病条辨。
很多肺热燥结的吃了滋阴药反而加重,用补火药更完蛋。智商情商低的学不了中医,屌丝不行。陆氏三世医案只可看前两世,富不过三代,医学也是这样。前两世其中就有很多经典案例,包括肺金燥结,他叫做解表。案例经典。王孟英思路轻灵避去经方板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总体上来说,无论各大流派如何争鸣,都跳不出《黄帝内经》《伤寒论》的理论窠臼;都没有找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正确道路
1、不管是伤寒派,还是脾胃派,还是滋阴、寒凉、温病、火神等派别,都是历代中医家们在极力挣脱阴阳五行的错误理论束缚的尝试。
2、时代局限性限制了各个流派的认知水平。各个流派的学说无论如何争鸣,它们都跳不出阴阳五行和《黄帝内经》的陈旧理论窠臼。
3、无论那个流派唱主角,它的学说都没有建立在解剖学客观而坚实的基础之上。
这些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依靠流派创始人的个人见解来解读人体和疾病
大家都知道,中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剖学。历代中医家都是根据自己的臆测和揣摩来试图解读疾病成因。
可以这么说,只要不是建立在现代解剖学基础上的医学,就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
中医无论如何,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具备真正医学的任何特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没有听说科学有什么流派,只有文学,艺术之类的才有流派,做为治病救人的医学,本该对人体和疾病有统一的认识,如果认识不同,为什么不能通过实践去验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医自诞生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中医各大流派的存在意味着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靠不住的,中医理论应该彻底抛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回答。中医流派与京剧流派有相似之処。多从师从发起派派相传。这就是中医的一门名课,《各家学说》听他们讲小青龙汤,柴胡桂枝汤。君臣相佐。真是头头是道。但共同特点是不认为别人的对。不仅是排斥西医。中医内部也各有绝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医不仅是医学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来自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以后世文化继承不论经史子集哪个方面,都延续了不同流派出现的传统。比如武术,书法,戏剧,当然中医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同流派学说。流派的产生是个好事情,是百家争鸣的良好传统,每个流派都是对总体的补充和发挥,比如伤寒派,补土派,补阴派,温病派,扶阳派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对某一类疾病做了很专业的研究和临床,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学术观点。还有一些流派是以地区产生的,比如新安医派,孟河医派等,这些医家对区域性疾病的研究和临床特点,为后人贡献了宝贵的经验。任何一门学术,没有争鸣,就没有发展,对后世学子来说,应该广泛的学习各个流派的经验,而不是钻入一家而守门户之见,一叶障目,排斥他家,才是一个真正学者应有的学术态度。
上一篇:疫情期间,学校要求老师每周分批去给学生送纸质试卷怕不怕传染病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