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2020年4月1日金融开放?
金融,中国,外资如何看待2020年4月1日金融开放?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金融开放,是瓮中捉鳖,还是引狼入室;是借力打力,还是被金融奴隶制控制;不得而知。总之,我们需要有打破犹太与西方传统金融规则的金融创新人才,在与犹太的金融博弈中取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开放的内容:
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放宽外资在保险、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领域的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限制,取消新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准入前30年保险业务经营资历要求等。中国不迟于2020年4月1日,应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允许美国独资的服务提供者进入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领域。上述内容与我国近两年来推出的很多开放措施是一致的。二是在我已开放的领域,依法受理并审批美资机构的业务资质申请,包括基金托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信用评级、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保险、证券投资咨询等,其中电子支付领域根据我国相关行政许可程序明确了审批程序。三是优化具体业务监管规则,在评估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从事基金托管业务时将综合考虑母行资质,这方面已经在部分外资银行开展了试点。
划重点来了:这到底是水到渠成还是硬着头皮上??
加入WTO之后,不管是非金融业还是金融业,其实一直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这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有人可能会思考,4月1日这个时间节点是否合适,我们准备好了么?贸易战之后,资本的开放应该可以看到明确的加速及明确时间节点的放出,某些国家及当期的环境一直有在倒逼着中国金融开放,当然国内也有一直在准备着,边准备边被逼,到了这个节点差不多能上就从了吧。
为啥是有了差不多的感觉,我们先从一些数据上简单看看金融行业当前开放的情况。主要给大家列一下银行、证券行业的情况,大家看起来也相对熟悉。目前外资行跟合资券商都已经有了不少,具体的情况看下面的表格跟数据:
图片来源:博瞻智库
这么多年,中国一定程度上在逐步开放各个金融板块,持股比例是日益放开,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过程,大家担心的“狼来了”至少目前还没有到来。不仅是没有到来,一些狼在国内业务上,还真的是吃不饱,虽然还没到饿死的地步。
至于保险、信用评级的影响,应该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不排除不少国内的居民会有不少选择外资或者合资保险机构的,保费这块的切分可能是不少国内保险机构要面临的冲击,信评机构跟国内的实力相差还真是挺大的,目前国内的信评机构有多少可以上去打的?
有没有准备好?很难回答,你再准备两年就准备好了?只能说我们有在准备,当前大的环境下,相信高层是有自己的判断,当然不能说没有风险。
金融开放带来资金的流入或者流出,国内外都能带上更高的杠杆与风险
干货来了!!
国内外流动资本一直有在增加,无形的杠杆潜移默化的给了不少资本撬杠杆加注的机会,一次金融套利的大机会或许会带来严重的金融狙击,虽然目前还没遇到狙击的机会,不排除未来会发生。资本账户的开放大规模的资本流通必然会带来更高的杠杆,如果协调不好,不排除大量的资本可能会导致恶意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虽然说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也需要遵守中国的法律,也需要严格的接受国内金融监管体系的监管,但监管不能说目前是完善到没有漏洞。
当前,国内的资本市场相对还算比较单一,做空、高频交易等也不是那么成熟,但随着外资的进入,各种资本运作工具、金融产品会越来越复杂,金融市场长期的稳定性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有好的投资机会,贪婪的“华尔街精英”必然会风控加注(当然国内的资本也是同样的贪婪),高杠杆会导致部分二级市场的定价迅速的发生巨大的波动。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但目前国内资金融通的需求基本上靠国内金融机构即可满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的是倒逼着我们开放,本来金融市场及实体市场的稳定应该是第一位的,但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益蛋糕一直是海外金融机构觊觎的。稳定是前提,金融全面开放后大量的资金跟金融工具带来高杠杆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其实目前的金融全面开放,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全面开放,毕竟资本账户目前是没有开放的,汇率跟二级市场不会一下子有巨大的冲击,当然如果外资的增加肯定会带来部分换汇的业务。
国内金融体系的完善需要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还是要相信强大的政府。只要能够在监管、资金、市场竞争角度更加完善,中国的金融人才培养做好提升,金融市场的开放长期会利益大于弊,短期确实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感谢点赞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一下
所谓的2020年4月1日金融开放,指的是除了银行领域,其他包含期货、保险、基金、证券等在内的金融服务领域全部对外开放。主要是指股权比例、经营范围、审批流程等放开。国外资本和经营者在这些当面与国内资本和经营者待遇一致了。
这次开放,实际是对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后的进一步对金融的开放,有些部分其实2000年中国就承诺了。
总的来说,这个当然会对中国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短期影响并不大,甚至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不会有感觉。
理由是:
1、这次开放是不包括银行的。而中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独大,银行资产占金融总资产85%以上。甚至在理财、债券、外汇等等也是银行主导。普通老百姓日常金融行为估计有80%是通过银行的。所以,银行没动,那就意味着没有大动;
2、对于其中涉及的保险,与国民现在关系越来越大。但保险实际上2000年以后就基本开放了。大家看到许多保险公司都是合资公司。虽然这些公司股本受限制,但很多实际上已经完全是国外管理和经营模式。可喜的是,在长达20年与国外巨头的竞争中,中国民族保险业并没有被打败,而是在锻炼和学习中成长起来。现在外资保险占市场份额始终低于15%。所以,保险彻底开放,预计也不会太多影响;
3、对于证券。由于证券公司资产不大,而且主要是二级市场同社会接触较多。但券商二级市场只是代理角色,更是无所谓。另外,中国衍生金融市场并不发达,产品不多,因此对市场和社会影响都不大。即使外商竞争,这块市场丢失暂时也不怕;
4、至于其它基金、期货服务就更影响小了;
5、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中国还是在严格外汇管制的,资本项开放都没完全完成。所以即使外资进入,他们的资产大部分还是在国内循环,因此无论怎样,国家都还能比较好控制。
上一篇:三星s20+和iphone11pro选哪个,不考虑价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