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俗语?这些俗语与春秋的义理和中国人的文化有什么联系?
俗语,义理,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俗语?这些俗语与春秋的义理和中国人的文化有什么联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关于俗语与义理中的文化传承问题,春秋与左传使用的方法不同,前者使用微言大义的方式,目的在于讲“字”,它认为一字之差谬之千里,这是惠及子孙的大事;左传则使用解王者书的方式,目的在于讲“词”,它认为好坏对错皆要明了,不能在核心问题上糊涂;殊途同归的是,两者都希望通过扬善弃恶的记录方式去实现“取正”的效果,即:不偏不倚,王道荡荡。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化是国家之本,但如何能像细雨润春泥般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左传给出的答案是义理俗语化。
要说这些俗语中的义理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有两个,一是俗语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预测能力,它帮助后世子孙获得对危险与错误的预测能力和预判能力,继而顺利的将血脉和文化流传下去;二是俗语也是一种形象思维,它可以帮助中国人形成一种在解释事物不确定性因素上的固有模式,继而逃离人类的许多缺陷。
义理下,俗语中,这就是一幅真实的中国人画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题:
(1)俗语通俗易懂,通常适合老百姓的语言表达,而不是文字表达。
(2)春秋的义理,属于上层的文化,因要写在竹签上,故對每一个字要运用的恰如其分。好的作品、文章才能流传下来,所以在文字的运用和表达上必须严谨。
(3)日常生活中的俗语,是经过老百姓领悟翻译之后的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毕竟老百姓是占大多数的。
小结:故俗语与中国人的文化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关系,俗语就是把深奥的、繁琐的哲理,变成通俗易懂的老百姓的语言。
比如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即可以用大篇的文章去解释它、论述它;也可以用做农民的春耕、播种谷物;也可以作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态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喜欢俗语,说话中常常引用俗语,为什么呢?
因为俗语都是老百姓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性的东西,揭示了事物的规律,给人以教益和启示。
俗语涉及的面很广,包括自然丶社会丶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俗语说"有盛就有衰”,它揭示了自然界的万物的必须发展规律。再如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人们的经验总结,八月十五阴天,来年正月十五必然下雪。还有"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三日必到。”从因为气压低天气闷热,燕丶蛇的低飞丶出洞现象预示必然下雨,这也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的经验。
俗语很多,各地的百姓都从当地实际总结出了不少成语,《地方志》多有记载,有兴趣者可以参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俗话是民间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提取出来的道理,再用来指导生活。
它的产生过程是先实践,再总结,再实践的过程,是自下而上的过程,所以他总是焕发着生活的气息,不朽的活力。
春秋义理他的产生过程和俗话恰好相反。儒家创始人孔子很推崇周礼,认为周公创立的周礼让社会有了秩序。所以周礼的创立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儒家的义理是继承了周礼,而发展起来的对人的社会性的行为规范。
自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行为规范就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它和俗话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共同作用,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都喜欢讲俗语,不管是在大江南北,还是在五洲四海,只要是中国人都喜欢在讲话时顺口冒出一、两句俗语,甚至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时不时夹上几句俗语。为什么中国人爱用俗语?是因为俗语的特点短小精干、言简意亥、通俗易通、能在长篇大论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象炒菜时给点味精后,菜的味道格外鲜美一样。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用俗语的原因。
俗语与春秋义理和中国人的文化关系极大一一俗语既是春秋义理的沿伸,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具体来讲俗语有主要两大作用,一是概括:
俗语应该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普及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当时诸子百家为了使自已的学说、理论能被各阶层人们所接受、所认同,他们便想方设法在文字、语言上下功夫。一是尽量把文章句子精炼,使四、五个字能表述出十几多字才能阐明的意思。比如:子曰“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意思就:孔夫子说过: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就一定能够当大官。可见词句经过精炼后的效果确实言简意赅。二是在讲话语言上力求精干,诸子百家不但要用文章来宣扬自已的理论,还要利用讲学和演讲来宣扬自已的理论。所以他们在演讲中总是压缩语言,使讲话语言短而精彩、通俗易懂,有时他们还把自己要说明的东西巧借当地俗语一句说清。比如俗语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就是说:我们也就是一天功夫没有联系,就象隔了一整个秋季那长时间哩。可见俗语的功力非常不一般。
俗语的第二个作用是提示。
古人经过对自然、对人文、对事物的长期观察、研究后,看清了事物的本质及因果关系。为了警示后人注意,特编造出大量简单、通俗、易记、易懂的俗语警示后人,供后人传承。比如俗语说:"春南夏北"。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提醒人们:春天起南风天要下雨,夏天起北风天要下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