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俗语?这些俗语与春秋的义理和中国人的文化有什么联系?
俗语,义理,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俗语?这些俗语与春秋的义理和中国人的文化有什么联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俗语同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俗语可能要早于文化,因为人类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的。中国的俗语起源于黄河文明,最先是在先民们语言交流中产生并使用,到文字出现后,俗语又被文章广泛引用,并部分取代了语言交流功能。从某种角度推测,俗语很可能是古代文言文的雏形。所以几千年来,文章少不了俗语,俗语离不开文章,文章因俗语而精彩,俗语因文章而传承。也正是文章和俗语的相互作用下,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更加大放异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试答:俗语其实是人们囗口相传的有特定含义的话语,是人所共知的,好象公理、约定俗成。
中国′人喜欢用俗语,主要是因为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说明事情或道理,这样,既简明扼要、又说服力强。
例如,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俗话说:在家敬父母,不必远烧香。……。既简单又有说服力,无容质疑。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蜜切的联系。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讲究文明礼节,以理服人,尊重科学、事实,所以,谁说的有道理、有水平,人们就彬服。
春秋时的义理和现在的俗语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义理也就是有道理的、正义的话语或文章里有道理的语句。好象引径据典。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始终影响着每个中国人,这也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缔造的文化,因此,中国文化也倍受中国人的爱戴与尊重,所以中国人一直就喜欢用俗语这种方式来交流或讲道理、说明事物等。
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它的主要特点是:
接地气,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妇孺皆知。
有温度,形象幽默,化繁为简,将道理浓缩在形象的语词中。
高浓缩,言辞简练,意思完备,甚至一两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义理,是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也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俗语与春秋的义理难以分开,这和中国人长期受到儒教思想的熏陶密切相关,这种因子流淌在华夏民族的血液里,自然也表现在其语言和行动之中。俗语,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早已经融入所思所想、所言所行。
比如俗语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此刻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会有收获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的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因为俗语俱有:通俗形象,简单明了,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效果。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人的文化包括春秋义理,春秋义理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同根同宗,一脉相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动、有趣儿!言简意赅又传神![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俗语,即约定俗成的语言,通俗易懂的道理。俗语,之所以有生命力流传千古,保存至今,都是被时间检验和验证的,俗语的内容广泛、形式自由、语言活泼、思想积极、语句凝炼、易于接受,春秋义理是古代文化语言的表达体现,在今天仍具有一定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俗语?俗语与义理,文化有什么关系?别着急,我们一个一个来解答。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俗语?
中国人喜欢用的俗语,是古代的人们经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总结出来的话语,这些话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
我认为中国人喜欢使用俗语,一方面是由于俗语,通俗易懂,由普通劳动人民总结得出,很容易就理解。不像很多高深的道理,玄而又玄,让人难以摸清楚。这种容易理解的话语自然就容易被人们传下来。这就像我们如今的很多网络用语,也正是因为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才被人们所接受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是由于俗语大都是通过口头相传,人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方式,将总结出来的俗语传播开来。这样的传播途径十分方便,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