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汉初期,匈奴为什么不趁机灭掉汉朝?
匈奴,汉朝,单于西汉初期,匈奴为什么不趁机灭掉汉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彻底撕破脸,钱要不来、血不少流。这个结果,是冒顿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见好就收,拿钱走人,之后还能娶公主、搞互市。
03.原因就是文明代差
公元300年到500年的时候,整个世界迎来了一波小冰河期。于是,中国遭遇了五胡乱华,西罗马帝国遭遇了日耳曼入侵。
小冰河期只是一个缘故,就是北方蛮族有南下的动机。但是,有动机并不意味着有能力,想要并不意味着就能得到。气候因素很重要,但历史因素也很重要。而历史因素就是北方蛮族在与南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文明水准的提升。即便交流的方式是战争,也能发挥外部刺激的作用,满足能够实现自身内部的文明演化。
但是,在之前呢?在之前,只能是文明吊打野蛮。因为文明代差很重要,这个因素不容忽视。
为什么文明吊打野蛮?
技术手段当然是一条,你匈奴射箭够牛,但是弓箭干得过汉弩吗?你匈奴骑马无敌,但是骑马能上长城吗?你匈奴战士彪悍,但是彪悍比得过汉剑吗?
匈奴人肯定吃苦耐劳,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所以真能打。但是,匈奴就是再能打,也不能突破能量守恒定律吧?汉朝士兵的营养摄入,绝对碾压匈奴士兵,保障充足就肯定能在战场上比你更能拼刺刀,怎么也不会跟你差出悬殊。
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
晁错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地面格斗拼刺刀,汉朝士兵完全吊打匈奴士兵。
但是,文明吊打野蛮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技术手段,而是内部整合能力。
匈奴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所以很少被歼灭。而汉朝军队呢?经常被歼灭,并非因为匈奴马快、所以汉朝士兵跑不了,而是汉朝士兵更有纪律,打不过也得打,因为军令如山。
这是军事上的凝聚力,还有整个国家组织上的凝聚力。战国以来的编户齐民,使得中原王朝能够把财富优势、人口优势全部转化为战争力量。所以,部落联盟的匈奴,遭遇郡县制的中原,就是在以卵击石,根本就打不过,所以不可能灭。
但是,为什么总是野蛮摧毁文明呢?
五胡乱华与日耳曼入侵,这个大趋势怎么理解。这其实也是一个观点+为什么的问题。实际上是,北方蛮族在与南方帝国充分交流后,实现了文明形态的跃迁,再加上上升之势,自然可以泰山压顶般地摧毁日益堕落的文明帝国。
但是,在充分进行交流之前,匈奴帝国只是一个部落联盟的文明形态,匈奴打不过已经帝国时代的大汉,所以就没有灭掉西汉的问题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在所封的异姓王中,韩王信的封国在颖川一代,王都定在阳翟(今河南禹州)。阳翟身处中原腹地,属于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刘邦担心韩王信日后会威胁到自己,实际上是刘邦已经开始将剪除异姓王提上日程了。随后刘邦以防御匈奴为名,将韩王信的封地迁到了太原郡,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都。
六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汉书·韩王信列传》
后来韩王信上书刘邦说晋阳距离边疆太远,不利于防守匈奴,请求同意后将王都迁到了更北方的马邑(今山西朔州)。不知道此时的韩王信真的是为边疆防御考虑,还是已经有了自立的想法远离长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迁都之后,韩王信与匈奴的战争不断,而且败多胜少。
匈奴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是典型的草原游牧政权,兴起于战国末期的大漠。不同于中原农耕经济,草原游牧经济的特点是牧民逐水草而生,经济物质资源主要是马、羊、牛这些牲畜,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气候条件不好时水草受影响,牲畜的繁殖和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当年的冬天就很难度过,所以他们就时不时的南下侵略中原,抢夺过冬物质资源。
秦朝时,秦始皇派大将蒙恬驻守北方抵御匈奴,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一带),威震匈奴。后来又主持修筑长城,将战国时的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
随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和后来的楚汉争霸,中原地区陷入混乱的战争时期,无暇去管匈奴的情况,匈奴趁此机会完成了各部的统一。此时的冒顿单于在杀父自立后,驱逐月氏,消灭东胡,征服楼烦,还夺取了蒙恬曾收复的河套地区,第一次统一了北方蒙古草原。
公元前201年秋,冒顿亲率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不是对手派使者向匈奴求和。后来刘邦派援军来解了包围,救了韩王信,但得知韩王信曾多次向匈奴求和,就怀疑其有背叛朝廷之心,于是写信责备韩王信。
《史记》与《汉书》的韩王信列传里都记载了刘邦为此事责备韩王信,只是《汉书》里有具体的信件内容:
“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丰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
大概意思是:作将军的,抱着必死之意不能算勇;抱着必生之心就不能胜任军职了。匈奴围攻马邑,你韩王的力量不足以坚守城池吗?虽处危亡之地,执忠履信,方可安存,这就是朕之所以要责备你韩王的原因。
韩王信收到信件后,担心因为猜忌会被刘邦诛杀,就打算先动手起兵造反,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打汉朝。韩王信以马邑之地作为投降匈奴的礼物,并出兵攻打太原。
刘邦对于韩王信的叛投是很难接受的。首先作为农业立国的西汉王朝,刚建国没有开疆扩土,但也决不能丢失土地啊!其次马邑是北方防线中的重要城市,一旦丢失马邑那就直接导致中原门户大开,中原腹地则完全暴露于匈奴的铁蹄之下。再次如果韩王信这次的叛逃事件处理不好,则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会给其他诸侯王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以后剪除这些诸侯王就更难上加难了。基于以上原因,刘邦决定亲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的叛乱。
公元前200年冬,刘邦率领西汉军队进入太原后连连获胜,韩王信的军队遭到重大创伤,其部下大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则逃奔匈奴。匈奴单于冒顿派出左、右贤王各带一万多骑兵与韩王信的残部组成联军,企图阻挡汉军北进,结果被汉军多次击败。
汉军在连连胜利的情况下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刘邦在到达晋阳后,听说匈奴驻兵于代谷(今山西境内),于是派人去匈奴刺探虚实。此时冒顿将精锐士兵、肥壮牛马都藏了起来,只显露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和一些瘦弱的牲畜,前去侦察的十几批人回来都报告说可以出击匈奴,只有谋士娄敬侦察回来说不可攻打。娄敬的理由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