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第27回怎么理解?
宝玉,黛玉,宝钗《红楼梦》第27回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让我们先看看第一件事“宝钗戏蝶”,回目将宝钗比作杨贵妃,说明她不苗条,你看她追蝶后就“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了,下面的事情可以看出她用心不正了,听到红玉二人之话,居然演了一出寻找林黛玉,说红玉二人藏了林黛玉,然后成功摆脱了是否刚刚听到所说之话的嫌疑,而转嫁到了林黛玉的身上。我们看看宝钗走了以后,红玉说的话,“若是宝姑娘听了,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信息,贾府下人对宝钗的评价极好,而对林黛玉评价不好。通过全书的阅读,薛宝钗沉稳大方,宽厚待人,知书达礼,这些是贾府上下人的普遍认知,而林黛玉尖酸刻薄,爱哭爱闹,高高在上,这是贾府下人的看法。薛宝钗深得人心,可是她把林黛玉挡在前面,进一步拉伸下人对林黛玉的反感,全书虽然只是出现这么一例,也可以看出薛宝钗内心阴暗的一面。
再来看看“黛玉葬花”,这首《葬花吟》把林黛玉在贾府生活的状态和处境写了出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把林黛玉生活的艰难,内心深处不安表现出来,如果细心阅读原著,你会发现贾府只有贾宝玉、贾母、王熙凤是真心对黛玉好的,其他人碍于贾母,也必须表现对黛玉好。“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句更是把黛玉内心的孤独之感表现淋漓尽致,除了宝玉,她还有知己吗?其实还有一个人懂她,那就是薛宝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句预示着她与宝玉的感情早晚阴阳相隔,黛玉害怕失去宝玉,非常的可怜。
从第五回的判词和“红楼曲子”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合二为一,说明作者多么重视她们二人,林黛玉代表了“一尘不染”的高洁,才情红楼第一,非常适合“神交”(精神沟通),而薛宝钗代表了“知书达理”的妇德,持家红楼第一(薛宝钗类似司马懿这类人,她实际比王熙凤厉害多了,如果贾府不倒,宝玉真喜欢她,这个宝二奶奶治家肯定更出色),非常适合“真交”(现实沟通)。
不过从全文的各种伏笔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命运都不好,林黛玉必然死亡,至于怎么死去,我猜想一定是黛玉身体越来越差,此时贾母已死,王夫人向来不喜欢林黛玉,而喜欢薛宝钗,贾母不在了,贾家第一女主人必然是王夫人,黛玉没有贾母的庇护,她与宝玉的“木石前缘”也就此结束,王夫人肯定想把林黛玉许配出去,远离宝玉,就这样黛玉终于归了一抔黄土。薛宝钗一定与宝玉结婚了,至于在什么情况结的婚,肯定不是高鄂所写那样,我个人猜测,可能是四大家族覆灭前,黛玉死以后的事,大厦将倾,而宝二奶奶也没做几天,发生变故(贾家被抄,其他三家也相继获罪),此时的宝玉,内心深处不喜欢宝钗,始终忘不了黛玉,遭此大难,他可能离家出走,可能出家了,总之他离开了宝钗,而宝钗也悲惨地死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哪个女儿不怀春?人在年轻时,这种情结是普遍存在的。年轻人也很难从林某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只缘身在此山中嘛。
待到年纪老成,回头再看当年,自有答案。
上一篇:中国有哪些行业未上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