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里元春去世时,宝玉面无表情,是因为元春已出嫁吗?
宝玉,元春,红楼梦《红楼梦》里元春去世时,宝玉面无表情,是因为元春已出嫁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红楼梦》里元春去世时,宝玉面无表情,是因为元春已出嫁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中,宝玉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而贾兰就显得没有那么多存在感了,所以元春比较偏爱他。贾兰是贾珠与李纨之子,是嫡长孙。其父贾珠,贾元春和贾宝玉同为王夫人所生,在贾家这样尊卑有别的封建家庭里,这二位的地位都是十分尊贵的。 1. 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贾宝玉是王夫人嫡出,衔玉而生。因此被贾母视作命根子,从小便享尽贾母宠爱。
加之贾珠去世的早,这位宝二爷便是王夫人膝下唯一一位嫡出的儿子,与姐姐元春的感情自然是姐弟情深,这嫡子嫡孙自然被寄予了贾府昌盛繁荣的期望,元春进宫深感权谋算计,如履薄冰,对这位出生不凡的弟弟同样寄予了厚望。 贾兰则与他们隔了一辈,跟着母亲李纨小心度日,相处自然不如元春和宝玉姐弟感情深厚。俗话说,长姐如母,宝玉和元春年纪相差不小,对她来说,她是将宝玉当做孩子一样来疼的。
2.青春守寡,恭谨度日 李纨正值青春貌美,没想到成了寡妇,在这礼制森严的贾府,她唯有守着贾兰安稳度日。早年丧夫令他心如死灰,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贾兰身上,教他不争不抢,不出风头。尽管他是嫡长孙,奈何无父亲扶持,从小便养成敏感谨慎,懂得自保,自尊心强,在旁人眼里或许还有些古怪。相比于宝玉的嘴甜招人喜爱,元春当然更加欢喜这个弟弟。
在元妃省亲时,姐弟俩一见面,所有的眼神动作全都流露出情真意切,时刻不想离开。在交谈过程中,因为看见自己这个疼爱的弟弟成长变化而深感欣慰。在端午节时,元春的赏赐给宝玉的皆能看出关切,给贾兰的赏赐便都是按照礼制给的。 红楼梦一直都是红学家们致力多年研究的,其中也提出了不少新的想法和质疑,比如:李纨是不是贾兰的亲生母亲?这些都有可能对贾兰造成深刻的影响,这些我们都还不得而知。
《红楼梦》中贾元春的真正死因是死于政治斗争。 根据第五回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还有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出是怀孕后牺牲于政治斗争。 元春在红尘俗世是非场中活了二十来岁;平生最显贵的一件喜事就是晋封贤德妃,蒙天恩元宵省亲;此等富贵荣华,可惜她这样的荣华富贵只享受了三年,就在一场宫廷斗争之中,大梦归去,含恨而逝。
扩展资料 贾元春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元春十几岁时便已入宫做女史,23-24岁时加封贤德妃。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元春24-25岁回娘家省亲,热闹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 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高鹗续书的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
贾元春是贾政的嫡长女,排行老二。生于正月初一故名为元春,比贾珠小一两岁,比宝玉大十一二岁,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起初充任女史。 后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蒙天子降谕特准鸾舆入其私第。书中用了整回篇幅写“元妃省亲”贾府流金淌银之盛,然而,元春却称自己居住的皇宫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她在帝皇之家既受极权的管辖,也无人身自由的难以言状的辛酸。 贾元春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金玉良缘”政治婚姻的支持者。
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黛玉的与迎探惜春相同。 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元春用自己的最好的青春为贾府带来了转机,但是贾府的男人们并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贾赦、贾珍、贾琏等人仗着元妃这个靠山,在外有恃无恐,加速了家族的衰落灭亡。 以红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认为元春的结局并没高鄂后四十回中所写得那么单纯,从“虎兕相逢大梦归”可以看出元春可能毙于一场关系到贾府的宫廷恶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也,因为他心爱的林妹妹已去了,带走了他的一切痛苦,包括灵魂,世间的一切对他来讲,都不重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但宝玉失魂落魄无表情,后四十回所有人都失了魂。宝玉的异常表现无他,皆因后四十回非曹君所作耳。高鹗之续书,有些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走向背离了前八十回原作者的设定。所以,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几乎可以说是“剪辑错了的故事。”比如所谓“兰桂齐芳”、贾府复兴根本有违原作者的彻底悲剧的预设。高鹗的才华与曹雪芹(如果前80回真是其所作)差距不是一点点,他自知力道不足便将玉写丢失,他写不出的东西便有了解释:玉丢了,宝玉的魂没了。其实后四十回所有的人魂都没了,所以读之真真味同嚼蜡,不像前80回一些日常小事也是意味深长,饶有趣味,颇耐咀嚼,比如宝玉被打揭示的嫡庶矛值、贾府与其他贵族集团的矛盾、叛逆者与封建价值体系的矛值;又比如“送宫花”暗示惜春的归宿、贾琏戏凤姐与孤寂凄清的青年寡妇李纨的对比。所以高鹗的后四十回普遍认为还差强人意,但于我并不如此。张爱玲的平生三恨之“红楼梦未完”之恨尤引我深深共鸣,海棠无香也好,鲥鱼多刺也罢全不及红楼梦未完叫人遗憾。有时深夜揣想,“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还有甄士隐所解的“好了歌”中的“昨日黄土笼中送白骨,今宵红纱帐底卧鸳鸯。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祆寒,今嫌紫蟒长。”如果说流落烟花巷的是湘云,枷锁傍身的是贾雨村,那“死里逃生”是谁?“枉送性命”者谁?红纱帐底的鸳鸯又是谁?归来丧的是谁?谁又作了强梁?谁又披了紫蟒袍?——这些未解之谜高鹗也只好装作不足解之,于是便终将要遗恨千古了。
上一篇:很多男人觉得中国女人的地位已经高于男人了,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