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问临帖的时候原帖模糊不清的地方如何处理?
笔画,模糊不清,笔法请问临帖的时候原帖模糊不清的地方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字帖的字迹模糊,甚至看不清,残破,都是很正常的。这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这是无法避免的损失。
临帖的时候,尽量临习比较清楚的字,如果模糊不清,也不影响。我就结合我的临帖经验来分享一下我处理此问题的方法:
1. 略过。直接略过,学习接下来清晰的字。不要去纠结这个字,因为纯属空想。
2.如果不想略过,你可以查找一下作者其他作品里面此字的写法,最终结合上下文揣摩这个字最终的结体形态。
3.如果说此模糊字体没法在作者其他作品里面找见,你也可以查一查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对此字的写法来参考,最终结合字帖行文确定笔画和大致笔意。
4.要是以上方法都不行,那么你就只能借助书法字典去查了。
其实,只要不是太模糊,一般用心揣摩还是可以的的,就是气韵无法揣摩。初学只要不是太较真,一般都会越过此字,等到学的很好了,才会反过来去研究模糊的字,残破的的字。
希望我的回答能为您解决实际问题,不足之处,请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顺其意,凭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就我个人而言,在临帖时如遇到字迹模糊的字,如果字迹完整但模糊,我会根据帖中相同的字进行处理,如果不能看清楚完整的字,通常我会跳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别临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临帖过程中遇到模糊不清的点画或字的如何理解处理,要看自己临摹层次如何。
初学书法,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字帖去临摹学习的,字帖上的字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而且都是按照技法训练要求去选择的,不是临摹通篇古代书法作品,是不会遇到有字形模糊的。一般都是在临摹通篇古代作品时,才有可能遇到类似问题。对于初学来说完全可以跳过去。
如果在具备一定功夫以后,就是基本掌握原帖点画与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参照有关偏旁部首和类似结构字形自己设计出来一个接近原帖气韵风格的字形来补上。如此还可以锻炼自己对原帖的理解能力与创作能力。
当然也可以就像文征明补苏东坡《前赤壁赋》的作品那样去补写,这就需要更高级的书法造诣了。
文征明补写的《赤壁赋》其水平就非常高超。
在我们具备一定或者说有把握处理好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按照原帖风格自己造一个。
首先要搞清楚模糊不清的是一个什么字,不妨查找一下原帖中有没有相同的字,有自然好办没有的话,可以借其它字中有相同偏旁部首按照其结构规律去组合。
如果是字中的点画模糊,同样可以借其它原帖中相同的笔画去补上,一般来说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有一种情况是自己完全可以写一个即可,特别是在临创结合创作作品时,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果类似题主附图作品中的情况,就可以这样做。
如“难”字的草字头和“中”字内部的模糊不清。完全可以靠对原帖的临摹学习经验与掌握的一些规律,通过想象,弥补。
如果确实无法辨认的字形,可以查一些参考资料,看一下是什么字,在去补写。采取补写的做法,一般来说都是具有一定书法功夫者的做法,初学来说,在通临时跳过即可。
下面我们看一下书法高手对王羲之的《平安帖》中缺失部分的处理情况。
这是原件,全文是: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 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 当复悉来无由同 增慨
其中有“此粗”、“日诸人近”、“来无由”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我们看一下他们是如何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临帖其实并不一定要求临摹的“像”,其实“意”比“像”更为关键。原贴模糊不清的地方,我们要根据全文的笔法结构去归纳和总结,在临摹中补齐笔画,切不可依样画葫芦。
该贴的“都”字,左下部分缺失,但是在实际临摹中,可以根据整体的笔画笔法,和字体结构,将缺失的部分补齐,这一点在临帖中是必不可少的。
临帖切不可依样画葫芦,要注重“意临”。
很多人临摹《兰亭序》,都喜欢把补的笔画,错字,覆盖墨的地方,都一五一十的临摹下来。其实作为观赏或者追求形式,导师无可厚非。但是在书法教学中,还是不建议如此。就像临摹碑帖,破损缺失的地方比比皆是,难道还不成都要画出来。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现在的书帖大多都是从以前的石碑上拓印下来的。是被历经千百年,难免会破损、缺失甚至裂开。所以拓印下来的贴也并非完美的,往往都伴随着残缺和空白。
上一篇:金博大把大商逼走后,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