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势如破竹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势如破竹,竹子,吴国势如破竹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势如破竹的这个“势”是指气势。
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主要讲的这个“气”是勇气形成的气势。
它表示在第一次作战的时候这股气势最强,而等时间流逝,勇气便慢慢消失,自然这股气势也消失了。
而这股气势消失的后果很大的可能是战争的失败。
所以在战争中,这股气势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有了这股气势,便可以势如破竹了。
而势如破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要退缩,要勇往直前,那么你才有更大的可能取得胜利。在这里它也告诉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犹豫,不能想东想西,不然就有可能会失去最好的时机,从而失败。而不管是古代战争也好,现代商战也好,就算是学习上,犹豫不决都是通往成功路上极大的一块绊脚石。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已经确定要做某些事情后,就不能犹豫,不能退缩,勇往无前,直到到达胜利的彼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势如破竹首先要回归他的本意: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大家只看到竹子在六周时间长到15米的震撼效果,却没有看到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需要蓄势,只有足够的底蕴才会形成势不可挡之势!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坚持,只有坚持了,才能成功。
其次再看成语典故:
三国末年,司马炎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大将杜预率领大军分成六路水陆并进,大举攻打吴国。一路上顺风顺水,取得的战果累累,许多吴国的士兵直接打开城门投降。
这个时候杜预又向司马炎建议,趁着士气高涨,斗志昂扬,一举攻下吴国的首都。事实恰如杜预所想,吴国被灭,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这里讲的道理做事----特别是大事,首先需要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开始实施,需要找准切入点、关键点,这样事情的发展过程就像竹子的长成一样,势不可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条件和形式对事情发展呈现有利窗口期时,逮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迅速解决问题,赢得先机,形成压倒性优势,占据行动主动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势的本质是力量,当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形成不可阻挡的趋势,势如破竹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做成事情要知道势在哪里?力从何处爆发,破竹运用的角度、力度、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够势如破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势如破竹,解释: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势如破竹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熬过“万事开头难”的开头,借着已经成功的气势坚持下去,克服艰难险阻,就会成功。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有勇气去开头。就拿写文章来说吧,写文章开头是最难的,拿起笔不知道该如何落笔,又想吸引读者,又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想表达的含义,往往一个开头我们就要琢磨好久。待写好了开头,剩下的部分就像泄了洪的大坝,怎么写都写不完。
再比如学英语,一个从幼儿园就要开始的学科。我们先从26个字母,48个国际音标一点一点的学。会背会默写26个字母,48个国际音标运用自如后,开始背单词,待单词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后,那什么听力,口语,阅读通通不在话下。
那怎么才可以做到“势如破竹”呢?这个就需要自己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好比砍竹子的那把刀,我想任何一个人如果拿了一把没有开刃的并且还锈迹斑斑的破刀都不可能劈开第一节竹子,更别说以后得竹子会自己裂开了。但如果一个人拿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好刀,起来了竹子的前几节,剩下的也就不难劈开了吧。
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把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好刀。以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工作里得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我们都可以势如破竹,势在必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聚一力,猛而破。做任何事情,在条件所达之时,定要一鼓作气,集中优势的攻下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