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样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会三观不正?
孩子,家长,家庭教育什么样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会三观不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样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会三观不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优秀的家庭,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
如果把孩子的教育比作一条河流,社会和学校教育不当,只是污染了水流。
但如果一个家庭里,父母三观不正,则是污染了水源。一旦水源被污染了,那祸害便是无穷的。
父母的“三观不正”,会造就孩子悲剧一生!
曾震惊中外的“中国留美学生虐待同学案”就是典例。
因男女情感琐事,十余名中国留美学生以扒光衣服、强迫吃沙子、剪掉头发、拿烟头烫乳头等残忍手段,将同班同学刘某虐待长达7个小时。事后,刘某在当地报警。
案件最终在洛杉矶高等法院宣判,主犯翟芸瑶、章鑫磊和杨玉菡三人分别被判13年、6年和10年的监禁。
对于审判结果,家长表示难以接受:不过是孩子间的打打闹闹,怎么就要判刑坐牢?
一位犯案同学的家长甚至不远万里飞来贿赂受害人,想私下以金钱摆平此事。
另一位家长则愤怒不平地表示,为孩子的官司自己已经花费了超过200万人民币,如果在国内,孩子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真是可笑又可悲的家长!直到此刻,也未能醒悟自己为人父母的失职和过错。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问题的时候,根源应该从原件上找,而这个根源,便是父母的三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懂真确的三观指什么,具体怎么表现。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对孩子不打不骂不批评,当他做些我认为错误的事情时,我会以我的理解告知他后果。唯一能做的知识多花点时间陪他,了解他,用他的思维去理解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有三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培养出三观不正的孩子。
第一类:自己三观不正,这类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不必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第二类:过分溺爱,没有底线的家长容易培养出三观不正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只对自己有害,比如啃老族,这样的人现在很多,看看附近就会发现好多,根本不用到处找案例。危害社会的也有很多,最近网上出现的更多,他不但是把自己推到了社会的对立面,恐怕她的家人要是稍微有点良知的话也会羞于见人。
第三类:家庭教育过分严格,也有可能培养出三观不正的孩子。主要是家长太强势,孩子得不到温暖,没有归属感 ,会对家长产生仇视,甚至从而敌视社会。
所以家庭教育不是一个容易活,要多学习多想法。现在社会进步了,孩子接触的信息和以前不一样,所以教育方法必须要变。
你认为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回答之前,笔者先交代对三观的理解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简单来讲分别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对最宝贵事物的标准,以及对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的认识,通俗统称为观念,也可以理解为认知、心智或理念的一部分,下文的展开是基于以上的理解以免误会。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施教主体,本身的观念、言行等状态对孩子成长起到的是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原生父母日常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对孩子来说,实际上都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影响,除了家长本身三观不正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外,以下几类家长,比较容易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三观不正的问题:
一、缺少正确教育理念的家长
有了正确的三观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没问题了么?相信大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都有明确的期待,但很少思考过教育孩子为了什么,什么样的教育可以来实现,甚至也不是很清楚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怎样才是有效的。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现在的网络资讯非常发达,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案例,一些知名人士包括大学教授,学者,企业家、社会精英甚至杰出贡献者的孩子身上发生的恶性事件,而他们的父母本身受过良好教育,也爱党爱国热爱生活,对社会有贡献,但教育出来的孩子却不尽如人意,深入了解,我们发现他们大多在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不是特别溺爱就是特别严苛。早在2007年上海未成年犯管教所某副所长在网上公布的一个短期统计数据显示,在管教收押的未成年犯中因家庭教育缺失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占了50%以上,22%的重刑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而犯罪,可见缺少正确教育理念的家长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三观堪忧。
二、有性格缺陷或不良习惯的家长
家长本身有着浪费、不自律、不遵守规则,无法控制自己情绪和缺少感恩等不良习惯的,这种巨婴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最常见的就是喜欢用说教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其结果可想而知,他们的孩子会让人觉得特别讨厌,也很少能交到朋友,而他们自己也会面对孩子的不尊重和对抗;还有人格不健全或心里扭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容易脾气暴躁,具有攻击性或社会破坏性。 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审理的629名未成年犯罪中,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就有6个家长不诚实,没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就有13个家长崇尚金钱,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就有12个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经常对孩子使用暴力。对少年犯父母个性特征研究表明,少年犯所具有的精神质、神经质倾向,与其父母人格维度中的精神质或心理变态、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呈显著相关,也就是说问题父母容易产出问题孩子。
上一篇:为什么感觉好多律师喜欢高频率地发朋友圈记录自己的工作过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