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你是怎么理解此话的?
浮生,禅师,梦中“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你是怎么理解此话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后来,白居易来杭州任太守,听说了鸟窠禅师,于是前往拜访,说树上太危险了,要禅师下来。鸟窠禅师反而说白居易的处境更危险。他说官场沉浮,勾心斗角,处处危险。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说:\"这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见得有什么高见。\"鸟窠禅师说:\"三岁孩儿也解道得,百岁老人略行不得。\"白居易于是拜鸟窠禅师为师,先后为其写了两首《赠鸟窠和尚》的诗。
有一次,白居易请教鸟窠禅师:\"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鸟窠禅师答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白居易从此顿悟,终成一位意境高深、修为脱俗的大居士,自号香山居士。
我们来读一读这首偈语: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 鸟窠
我们生在这个世界,来无影去无踪,从生到死只有一件事是相同的。《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浮生如梦,一切法缘如梦幻不真,生死也如梦,何必执着,图添烦恼呢?
所以我们生而为人,在这个世界会遇到数不清的困难、诱惑、痛苦。一点点甜头就能让我们忘记了危险,愚昧地活着。人生苦短,不要太执着,学会放下,看淡、看开一些,把握当下,在这梦中清醒地活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本就是一句历经生活后的感慨,作为一句偈语,要点醒的是陷入红尘混沌的人。也许有的人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已堪破艰难,可以平静的回顾前生;也许有的人还在困顿中无法拨云见日,等待最终的救赎。
人生最难的就是执着于无法冲破的障碍,上善若水,而水之所以无坚不摧,除了自身能积蓄冲破一切的力量,也是深谙迂回的真谛。不是每个人每件事一开始就会在正确的道路上,也不是每个人在最初都有打破一切困难的力量,所以人生乃至人类的历史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要经历多次的自我剖析和迂回前进,在无法前进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停下来理清脉络、丢掉包袱、重新出发。
整个句子充满禅意,在劝诫堪破、放下和不执著,何须执着于过往的起起伏伏,过去的无法更改,未来的依旧可期,而方向却在当下的一念之间。浮生事已了,无论是叱诧风云还是平淡如水,都已成为过去,当进入了新的一个人生境界和阶段之后,更要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
此时的我就是最适合的我,无须探究是怎样的过往让我成为现在的样子,在人生的梦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所有的故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是一种经历,而每个人都有能力选择自己要走的路,所有的努力和坚持也许只为了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一场梦,只不过我幻境,曲终人散,何必留心,该来的来,该走的走,何必强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句诗是唐朝鸟巢禅师所作,据说是白居易向鸟巢禅师问禅时所作,全诗共四句“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意思是:生不知从何而来,无迹可寻,死不知归往何处,无踪可找,生和死其实都是一样的,从无处来,归往无处去。为什么还要计较这空虚不实的尘世中种种的事情,人生不过是一场梦啊!
禅师告诉我们人生不过是一场梦,并不是要我们空虚地过一生,而是告诉我们不要去计较太多,得失之间、进退之间、生死之间……没有什么需要去计较。活在当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如梦,梦由心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闲谈,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何须更问浮生事,知此浮生在梦中”,这句话出自鸟巢禅师对白居易的偈语。
曾经白居易因心中对人生的意义有疑惑,去向鸟巢禅师请教,鸟窠禅师以偈语答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这句偈语跟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出生的时候是赤条条来的,去世的时候也无法带走尘世间的任何东西,其实出生和死亡都是一样的,所以为什么还要在意俗世间的功名利禄呢,我们在这世上,生活本来就如梦幻一般,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上一篇:在拍星空时曝光参数相同,索尼6400和A7m3效果差距有多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