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家长会得到什么呢?
孩子,自己的,的是“再苦不能苦了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家长会得到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良心何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给不了品牌衣服给孩子穿,只能不让他们饿肚子,穿普通衣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熊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的父母不都是把孩子送出国留学了吗?现在哭喊着要国家包鸡接孩子回来了,起跑线没输输在回家的路上更惨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只会几得到,不好的结果,好孩子,也许就变成了坏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但理解各不相同。
第一句完整的前后句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确实这几年关于孩子要“穷养”还是“富养”,各有各的说法。有人支持女孩要富养,男孩子要穷养,有人则反对。
不管哪种方法,其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不论“穷养”还是“富养”,只要在自己物质能力范围就好,要视家境和孩子的情况来定。
比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每位家长对孩子精神上的“富养”,“富养”指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和丰盈,在生活中领悟到对自己,他人,环境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形成日后的眼界和格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的“起跑线”,原意指的是孩子在3岁前一定要有父母亲的亲自抚养和陪伴。
因为在这个时候是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情绪建立的重要阶段,孩子对亲情的感知和建立,言语的感知和运用,日后社交性格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但这句话被市场上的商家玩坏了,用来制造各种焦虑,忽悠上各种的兴趣班补习班,还美名其曰:不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不能违背儿童的成长规律,更不能拔苗助长,这样只能就让孩子失去一个快乐的童年,体会不到快乐,遇到挫折时容易走向极端。
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犹如把一块玉石雕琢成玉器的过程,只有能工巧匠在长期的历练中,才能因地制宜地创作出熠熠生辉的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应该是我还在读学前班的时候,我的家还在半山腰上,有一回和父母到地里挖地、除草,听说学费要179元(好像是这个数,已经记不清了),两人就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去年的玉米已经卖光了,钱也拿去买了肥料;家里面除了种庄稼也没什么赚钱的路子,里里外外总共就那么几十块,还要生活。两人沉默了一会,还是决定由母亲回娘家借100元,“先把孩子学费交了再说”。初中毕业,有一户家境比我们家好的人家,他们的女儿是我同学,她还差几分才到招收线,如果要读高中,需要再交几千块钱,一家人商量后,决定还是不浪费这接近一万块的费用,干脆就读到这里,然后我这位同学就出门打工去了。我读大学的时候,第一学期就交了一万多(包括生活费、新生校服之类的费用),老爸带的是现金,厚厚一沓,递了出去,回来了几张零星的小票。
他们得到了什么,好像什么也没得到,他们现在的生活是过去辛苦打拼的成果,他们还要劳心费力再帮忙养育一个小孙孙;但他们又得到了所有,孩子的感恩,家人的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以后怎么样,但至少考的大学会好些
上一篇:从山东烟台市里嫁到陕西西安城郊,风俗和习惯来讲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