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班上喜欢回答问题的好学生很少?
学生,问题,孩子们为什么班上喜欢回答问题的好学生很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班上喜欢回答问题的好学生很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哪个班级,哪门学科,老师都或多或少地会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其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听课的效果如何,或是有意要引起学生对该内容的高度重视,激发其开动脑筋,加深印象的效果。也有时是为考査学生对某知识点的"举一反三"之能力等。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来说,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中上游成绩的同学,课堂发言积极性较高。这是因为他们听课较认真,接受知识较快。听懂了,弄明白了,急于想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也好展示自己的实力;
(二)成绩很优秀的好学生,回答问题很少。这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关系。一般来说,如果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尤其是几乎无人接招的时候,他们反而有兴趣举手答问。因为他会觉得,这才是显示功力的时候。假如所提之问,难度不大,或者基本上就是刚学知识的重复叙述之问,他会觉得太"小儿科"了,"杀鸡焉须用牛刀"?所以,好学生有"高姿态",他不想随时"亮相",而是把这机会留给别人罢了。
(三)一般来说,老师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在学生的大多数。这大多数人听懂了,消化了,才算任务完成了。所以,设计课堂提问的难易度,也是以中上游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因此,"班上回答问题的好学生很少"的现象就顺理成章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同感!我也是中小学过来人。
第一,第一次敢回答问题,回答不正确,被老师否认,第二次就不敢了。
第二,问题很简单都回答了,但问题很难都默认了。
第三,总怕回答错,丢尽了在大家眼中的学霸的脸。
第四,学习再好,答错也不应该。
第五,掩盖自己的缺点,保持学霸地位,不会回答不会的问题。
第六,感觉一双双眼睛都在盯着自己,好像等着更绝妙的答题。
总而言之,希望喜欢回答问题的好学生要不忘初心,积极回答,大胆发言,不怕答错,带动班级,在大家眼中是个真正的学霸;还希望老师多鼓励学生,不要责备学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荣幸回答题主的问题。
【曦曦观点】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每次提问的时候,总是只有那么几个同学举手回答问题,大多数的同学都沉默不语。其实保持沉默的孩子们也不一定都是不会的,只是他们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而已。对于这一现象,我也思考了很久,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第一,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会减少孩子们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孩子们更容易主动积极的去接受学习的内容,也更愿意积极的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相反,枯燥呆板的环境会让孩子们丧失激情,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的被迫灌输,那孩子们当然没有兴趣去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第二,简单有趣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吸引孩子们去主动的学习。因此,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规划好教学内容,既要让内容能符合孩子们的接受范围,还要用有趣多样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用有趣的东西来让孩子们主动开口说话。
第三,老师的引导与鼓励会让孩子更有开口说话的勇气与信心。课堂教学需要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有时候孩子们会表达的不是太准确,但这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否定与批评,长此这样就会让孩子们失去自信和勇气,在课堂上就不敢发言了,就算是自己知道的问题也不敢去回答,甚至是怀疑自己。不知道老师们发现这样的问题了没,如果你经常去鼓励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在每节课堂上都表现的很活跃,举手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尽管有时候不是太准确,但他却敢于去表达,不胆怯不害怕。而如果你批评了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就不再举手回答问题了,即使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会因为不自信而不愿回答问题。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尤其是回答问题可以反应出孩子们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们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回答问题,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可以让老师对本堂课的输出得到反馈,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教学效果更佳。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还不错,记得点赞关注加分享哦!曦曦的进步离不开大家的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忍不住不点进来回答!
因为我曾经就是那个“好学生”!!
不光不喜欢回答问题,甚至不喜欢问问题!!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知道我知道啊,啊哈哈哈
虽然偶尔我也不一定知道啦,啊哈哈哈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承重墙上原来有个窗户,装修设计师建议把窗户向下砸通,变成一个门,请问这样可以吗?需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