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会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经济,就会,贷款为什么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会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Ps.实际的经济运行情况要复杂的多,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不足之处,多多指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利率是调节经济的货币手段,政府对经济干预可以采用的货币手段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当经济过热,有通货膨胀可能时,代表政府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比如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因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商业银行可以使用的放贷资金,进而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资金,货币资金减少,物价就会下跌,通货膨胀压力减少。
提高存贷款利率会使持有货币的人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息而推迟消费,选择存放银行,减少了市场上的消费资金,企业因为贷款利率提高而减少贷款资金,从而减少了市场的生产资金。消费资金和生产资金的减少,最终传递出来是需求的减少,使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经济过热势头得到控制。反之,当经济过冷,经济有下行压力时,中国人民银行选择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息,使商业银行可以贷款的货币资金增多,企业就可以扩大生产,增加生产性需求。而存贷款利率的下降,可以使得居民减少存款,增加消费需求。企业资金成本下降,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需求,两者共同增加了市场需求,刺激了经济,延缓了经济下行压力。
可见存贷款利率对经济有较大影响,一般是逆周期而行,当经济过热,有上行压力时,提高存贷款利率,可以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减少需求。当经济过冷,有下行压力时,选择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货币供给,刺激需求。存贷款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中央银行一般慎重采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发布给商业银行的贷款指导性利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之一,是为市场平稳高效运行做服务的宏观调控手段。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反映的是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DP的目标意味着社会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预期,要实现该目标需要银行对其产出者(企业或个人)提供贷款支持,以便于使得企业获得快速的发展,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高低则直接影响了企业贷款发展的积极性,也会最终影响到GDP目标的实现情况。
由此可见,GDP增速超过国家预期目标时,对于银行贷款的需求会增大,央行会通过提高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控制贷款规模,稳定GDP增速;反之,GDP增速达不到预期时,对于银行贷款需求会减小,央行会通过降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来刺激企业贷款,从而创造更多的GDP。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会使货币供给减少,使投资,消费减少,最后总产出减少,有利于避免加速的增长演变为经济过热,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意味着收缩信贷,降低社会流动性,提高信贷成本,从而达到缓和经济发展速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高了贷款利率,企业还贷压力大,提高了存款利率,人们把钱存银行,减少了消费和投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会使更多人将钱存到银行,当做生意的收益率和银行存款利率相同时,比如哈,你是做生意的,辛辛苦苦干一年,才賺了一点,别人把钱放银行,啥也没干,跟你賺的一样多。是个人都会选择把钱存银行。不用操心,省事,而且银行是国家的不会破产,安全性高。这样一来谁还会选择做生意呢?所以经济必将下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句比较通俗的话吧,银行的存款基准利率提高了,直接影响了各大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存款利率提高,老百姓存款的意愿就会增强,消费就会减少,经济发展就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也就是经济下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