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农村是“避风港”,你怎么看?
农村,避风港,城市有人说农村是“避风港”,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方方面面算比较了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村也不例外。有网友说农村是“避风港”,对于这个说法,要看怎么说了?
先拿这次疫情来说,这次疫情以来,很多农村果断采取了封村堵路的“硬核”措施,有效阻断了病毒的传播,特别是网络上一个守路口的大爷对他们当地的书记说:“你也是外来人员,没有啥急事,请回吧”之类话,也赢得了称赞。可以说这次疫情中,农村也算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躲避病毒的“避风港”。
再拿过去的农村生活来说,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村人都知道,农村有地,有地人勤快就饿不着,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农村确实成了很多人躲避灾荒的“避风港”,那时可以依靠山林的野菜野果野味充饥。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进入城市务工,他们在城市一个月的收入顶在家种一季庄稼还多,农村已不再是农村人的“避风港”,而是想极力挣脱的一种“困境”,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又是一种“避风港”,那就是很多在城市务工的人群,他们认为,终有一天自己干不动了,还是要回到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有土地自己就饿不着。
因此,对于农村是“避风港”一说,需要辩证的看待,放在时间的长河中看待,需要放在具体的情况下看待,是也不是,因人而异,因时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农村看起来闲适自然,农民貌似过得很自由自在,但在农村的另一面隐藏了很多数不清的琐事,对于贸然前来体验生活的城市人来说正面是更加直观,示背面会在慢慢生活过程中体现出来。住房就是大问题,在农村如果能把住的房子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吃的问题是自己种还是买呢,如果自己种庄稼也是门艺术,还是先买着吃。城里人到农村去,每个人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经济条件好行为能力强,这样的人可能不在乎有些基础设施不完备,但他在乎的是村子的自然环境条件好不好,但是对一些年纪稍大的行为能力不够强的市民朋友就要考虑一下了,还是要找一些发展比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水电路,甚至包抬医疗名个方面条件都比较具备村子才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避的是什么!如这疫情,农村的确是避风港,在自家院子里活动,还可以到自家地里劳作,不至于被关疯,也不会高喊“对面的,出来吵哈架”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农村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确实不错。吃、穿、路、水、灯、网都有,而且生态环境好生活空间大,不易得传染病。在生活上靠自给自足要比城里居民抵御时间长,所以把农村比作“避风港”合理[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话一点不假!相信这次疫情后,人们对农村又要开始重新认识了。
首先,就这次疫情。农村真的地广人稀,我在农村老家呆了50多天,不是出去挖野菜,就是在池塘里挖藕,村子里人不多,根本不用担心间隔的问题,就是真的不让出去,家里的院子就够你耍的,当时我们整个县就没有一个病例直到现在。是,我们承认我们是贫困县,但是穷有时真的有穷的好处。我喜欢我们那里质朴的乡土人情,我们那里吃的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种的,绝对不会嘴馋,去吃一些让人恐怖的野物。叶落归根,农村真的很适合养老,这里不光安全,更重要的是没有乡愁。农村能不是“避风港湾”吗
其次,最近几十年,国家支持农民去城里打工,我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也积极响应,几乎一代甚至两代农民的青春奉献给了城市,有不少的人还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了,可是自己曾经土生土长的村庄越来越多的却成了无人村。住在城市里,心却在农村老家,真的想回去了。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度扶持,互联网的发展,又伴随着城市行业发展的饱和,反而很多行业在农村是空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回城而是选择在农村创业,回报自己的家乡。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感觉到那种很亲切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的“避风港湾”的感觉!
总之,相信未来几十年,农村的面貌会日新月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说得那么传奇的在农村各有所長短的教育经济有很大差别所以是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之处同在
上一篇:复仇者联盟和正义联盟的英雄,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救现在的美国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