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刘备这么爱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跟他?曹操这么狠毒,为什么也有这么多人跟他?
刘备,的人,汉室《三国演义》刘备这么爱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跟他?曹操这么狠毒,为什么也有这么多人跟他?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
作为汉皇室后裔,尽管他已经没落到贩席织履的地步了,但说出去,名头还是够响亮够吸引人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期,“正统”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没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辈子,也没敢自己上位吗?
正因为有“汉室后裔”这个活招牌,才有人才愿意高看刘备一眼。毕竟,自己跟随刘备,不也算“匡扶汉室”了吗?
再加上刘备以情动人的人才策略,源源不断的人才愿意投奔于他。而爱哭,实际上就是他以情动人的一个手段。
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善待的,所以一个仁义的君主比一个残暴的君主更受欢迎。在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时,刘备携民渡江,在船上泪洒长江:“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这一行为,博得了民心,也让那些正在观望、待价而沽的人才看到了一个仁慈的君主。
此外,刘备还非常善于用情义来留住人才。比如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摔阿斗以示对赵云的重视,对诸葛亮更有“如鱼得水”的盛赞。正是他在日常中注重对人才的感情维护,才使得刘备集团的凝聚力非常强,几乎很少出现叛逃的现象。
强大的曹孟德,用人以权谋
如果说刘备占据了名义,那么曹操就占据了利益。身逢乱世,谁不想找一个强大的君主以求得庇佑呢?而曹操无疑就是三国之中最好的选择。
魏蜀吴三国,以曹操所在的魏国所占版图最大。汉朝所划分的十三个州,曹操独占九州,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且都是当时的中原地区,即所谓富庶发达人口多的地方。从下面这张三国区划图可以看出,蜀国版图最小,而吴国虽然看似地域广阔,但城池并不多。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三国时期,有城池的地方,才是繁华之所。
曹操从灭董卓起发家,从兖州一点一滴创建了自己的版图,展现出超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又有汉献帝在手,相比于年少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和四处奔逃寄人篱下的刘备,曹操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说,正是他强大的实力,为人才的投奔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此外,曹操的用人艺术也值得一说。概括而言,就是权谋二字,拆分开来,一是极尽拉拢,二是“宁可我负天下人”的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
曹操赤脚迎许攸,显示出其求贤若渴的姿态;袁绍麾下的陈琳起草《为袁绍檄豫州文》,曹操却如获至宝,俘虏他之后还任命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对于徐庶,曹操则是用其老母威胁与亲自祭拜慰问并举。
当然对于不能用的人,曹操也会痛下杀手。比如对言多必失的杨修,旷荡不羁的祢衡,在发现他们不仅不能为己所用,而且还会起到惑乱人心的反效果时,曹操也不会心慈手软。这也就是有些人认为他狠毒的原因。
刘备、曹操各有自身的优势,又因势利导,采取了不同的用人艺术,都是非常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人才忠君事主,君主知人善用,两相配合,才有了三分天下的雄图霸业。
人才就是最宝贵的资源,你认同这个看法吗?
我是月酿酒,月光酿酒,请君共饮。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就好像问苦瓜那么苦,为什么还那么多人爱吃?
第二个问题就好像在问油炸的东西,那么上火,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爱吃?
回答第一个问题。汉朝儒教刚刚建立起来,中国作为一个大一统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正是从汉朝开始,对所有人进行意识形态的强化植入。信仰这一套的人,就好像在长期的健康教育中,觉得吃清凉的苦瓜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觉得皇叔是苦口良药,代表儒家之“义”。中共建立之初,没有像样的势力版图,但青年学生还是“一生只想跟你走”。为啥?因为共产主义理想和那个时候的儒教思想一样,是时代最时髦的东西,代表未来。跟刘皇叔走的那波人,骨子里都信奉儒家思想。
回答第二个问题。每个朝代都有一波现实主义者。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外儒内法”,与崇尚道德至高点不同的是,跟曹操走的那波人,都是真正的法家信仰者,认定强势是这个世道唯一的美味。得天下后可以用其他方式安天下,就像吃了上火的东西,只要肌体健康,一样可以通过代谢既得权力之美味,又享天下之久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和曹操是两种不同的性格,一种是仁爱,一种是凶残狠毒又不失爱材之心。两种风格截然相反,当然也不完全是。因为刘备性格虽然悯弱,但是又不失机智勇敢。三英战吕布就是一个例证;而煮酒论英雄恰好说明两人皆是英雄,英雄惜英雄。而刘备爱哭正是其高明之处,因为人性最本质是大部份都同情弱者,所以有仁爱之名,这在古代这么爱民刘备就难能可贵了。白马坡就是因为带了一大群百姓,行动迟缓而被曹操追击差点被俘,这就是一个最好例证。这种人,既有勇,又有谋还有仁,又是汉室皇叔,所以才会有一大批人舍命相随,包括诸葛亮,这就是仁仪治天下;而曹操呢,只有智谋,但有爱材之心,虽很虚伪,但却是实实在在。关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两个人不能说好与不好,只能说每个集团都有每个集团的切身利益,所以两人先前是朋友,后又反目,最后成为死敌,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三国演义的曹刘二人,后人对两人各有偏好。优缺点分明,但都是有英雄之志,伟人之材,成为千古之笑谈也就在理其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