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庭教育,有很多言论让父母和孩子距离越来越远,你知道的有哪些?
孩子,父母,你的家庭教育,有很多言论让父母和孩子距离越来越远,你知道的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庭教育,有很多言论让父母和孩子距离越来越远,你知道的有哪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庭教育,既不同学校教育,也不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老师是父母,而受教育的学生自然就是亲生儿女。无论是说理还是动用家长的威权,作为被教育的一方都必须接受。不接受,轻者被骂,重者挨打。
家庭教育有其强项,也有其短板。强项集中在老子天下第一,让儿女干啥你就无条件服从。而短板就是父母教育子女缺乏耐心和冷静,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亲们,在这方面的短板,还带有普遍性。
随着儿女逐渐长大,多少也明白一些道理,特别是孩子们年龄到了十六五,言行不如一条狗的时候。可以说父母与儿女双方都很窝火,一方振振有词,强词夺理。一方越说越气,不得不采用非常的教育手段来约束子女的言行。
由此所带来的就是父母的很多言论,让孩子们渐行渐远产生了距离感。至于有哪些言论伤及到彼此的自尊心,伤害了孩子,造成孩子与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应该是双方都心里明白。不过作为上一代人,出发点是正确的,可能方法欠妥。作为儿女不应该对父母求全责备。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象专业老师们的教育那样面面俱到,即:传道授业解惑。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家长们难以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各种要求,希望还是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才能化解彼此的距离,才能重新建立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和亲情。(2020/03/25)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两个故事这样说的:
故事一:孩子特别吵闹,小丽制止过了孩子,可孩子依旧不依不饶,继续闹着。小丽实在忍不下去,就说了一句“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谁知孩子竟然当真了,当场大哭起来,害得小丽安慰了好久。
故事二:文文想培养孩子自己睡觉,却被孩子拒绝了。文文灵机一动,表面上答应了孩子继续陪睡,背地里却趁着孩子睡着,跑到隔壁房间睡觉,留下孩子单独一人。孩子半夜醒来,见到妈妈不在,哭着说“妈妈骗人”,从此坚决要跟文文一起睡觉。
上述两个故事都是带娃的“常规套路”,用了“恐吓”、说谎的方式来“套路”孩子。虽然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可能无法理解家长“口头禅”和“善意的谎言”,可能真的会认为家长不要自己,从而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不要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
当孩子调皮,又制止无效的时候,这句话往往会成为的“杀手锏”。如果持续下去你和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不断进化就是因为下一代人不怎么听上一代人的话!中国家庭教育很多时候成为学校教育在不断要分数要升学率的延伸和助手,少部分师生家长三方形成统一战线的家庭教育似乎培养了一个学霸级人才,但到最后孩子在情感和三观方面的缺席和滞后感使其难有大的作为或是真正的个人幸福,甚至有令人惋惜的极端案例。大部分家庭教育还是没能从学校教育的附庸中独立开来,孩子深受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甚至到无处宣泄无人可说与家人渐行渐远的可悲境地,反复用分数压制孩子逼迫孩子承认自己的渺小,只关注孩子出错和不能理解的地方,很少去赞扬或干脆忽视掉他的付出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有些言语令旁观者听来都黯然神伤,所以做父母的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对孩子的教育每日三省吾身,做到即使对他的教育起不了多少作用,但起码不去摧残他/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言暴力可能让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其实根本原因是今天的家长不懂自己的孩子,家长总自以为是地去要求孩子,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当成是自由的生命个体,总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这些观念比语言伤害会更大。家长应尊重自己的孩子,帮助他长成自己应该长成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个别性质,放眼望去应该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小辣椒当然也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很庆幸的是心里很健康),自从有了弟弟之后,也就有一个人帮我分担一点儿(谁知道呢?其他的烦恼也相应增加),现在我结婚了,家里就剩弟弟了,所以现在家里统一作战对象就是我弟,我现在反而教爸爸妈妈怎样跟弟弟相处,怎样是有效的家庭教育(虽然收效甚微,因为他们几十年的观念一时也改不了)。
其实我们也不能怪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的,没有接触过新鲜事物、新的教育理念,只能照搬,所以我们也要体谅父母,他们也不容易,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也是说气话,过了还不是把你当小祖宗伺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