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醉花阴》中李清照因何而“愁”?又是如何写出“愁”的?
李清照,词人,莫道《醉花阴》中李清照因何而“愁”?又是如何写出“愁”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醉花阴》词中,李清照仅一“愁”字领衔,便道出自己幽居独处的无限寂寞与忧愁,而此孤愁与寂寥来自于重阳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的闺怨心情。
李清照在靖康元年(1126)之前生活无忧,过的是夫唱妇随的锦衣玉食生活,于书画金石无所不研习而悠然,词中情感也几无《声声慢》之悲怆之怀,此词亦然。
《醉花阴》词中之“愁”是淡淡的愁深深的思,重九感怀把酒赏菊是古人的雅好,然此时因自身孤独而显愁绪重重。
词中着笔自室外“薄雾愁云”这些引人悲秋的惯常景色入手,移景入内静观香炉里袅袅升起的龙脑青烟出神,概为黯然度日的百无聊赖。
闲愁如许却思亲不见,故无法安睡而倍觉透骨的秋凉难捱,佳节独寝的伤感不言而喻跃然纸上!
佳节依旧是重阳,菊花依旧盈袖香,兀自一人把酒浇愁尔!劳燕分飞天各一方,词人之心思亲不见消愁无计,愁情销魂相思难熬,幽然叹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最后的幽怨一叹化自“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之句,或曰“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然而,其笔下勾画的深秋怀人之愁绪寂寥情思,实乃怜花以自怜的佳节冷落之清凉凄清无限也!
愁中无愁自有愁,花瘦不瘦人更瘦,真堪为落寞无语的西风瘦菊佳人愁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文小品】详解:《醉花阴》中李清照因何而“愁”?又是如何写出“愁”的?
解读古诗词中的情感,我一向主张使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因为凡是名作,其情感必定是真实反映作者的内心感受,李清照也不例外。
一、李清照小传
李清照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渊博,母亲王氏知书达理,与太学生赵明诚伉俪情深,举案齐眉,感情甚笃。
靖康元年(公元1129),金挥师南下,汴京沦陷,宋徽宗、宋钦宗被擒,天下大乱,李清照被迫南渡。不久,丈夫张明成因病去世,李清照痛失爱夫,悲痛欲绝,加上逃亡途中大量金石字画丢失,她的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再也没有之前的明快活泼了,她的后半生几乎是在颠沛流离、孤独凄苦中度过的。
李清照的家庭条件良好,加上她勤奋好学,擅长文辞,兼懂音乐和书法,在当时便是名噪一时的才女。她的诗文作品被后人收集编为《漱玉词》。
她写词和填词基本分工明确,一般涉及政治题材的用诗来表现,而与个人生活感受有关的大多用词来表达。她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她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基本都在她的诗词中。
当代学者陈祖美将她的诗词大概分为三个时期:少妇至青州时,多些闺中欢情和思夫,青州十年写与丈夫相守时女性心理的多重矛盾,南渡后多写战争中的感时伤怀和悼亡回忆。
二、因何而愁:思夫心切,闲愁难消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大概是李清照21岁时写的,词中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情思如缕、消瘦入菊的妇女,含蓄的表达了闺中少妇的寂寞和离情。词人因何而愁,这与她的生活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清照十八岁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十分美满,两人精神相契,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赵明诚酷爱收藏金石字画,对诗词也感兴趣,李清照是名动汴京的才女,二人志趣相投,共同撰写金石录,研究历史,属文著书。
茶余饭后,常常做一些有益于博闻强识的游戏,互猜古书上记载的事,以决胜负。赢的人先饮茶一杯,每当这时,夫妻二人往往开怀大笑,由此可见他们爱情的甜蜜。
赵明诚当时还是太学生,但收藏金石需要大量的钱财,李清照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常常节衣缩食,“食去重肉,衣去重采”。赵明诚也十分敬重这样的妻子,他曾在《易安居士画像》中写到“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他们之间的情感是非常真挚的。
然而,说也巧合,李、赵两家虽然是姻亲,但在政治上是政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与苏轼等人走得很近,所以后来被划为元佑党人,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则是新党扶持的人物,在当时炙手可热。
这一年李清照20岁,新党得势,朝廷连下两诏,让元祐党人及子孙离京,李清照被牵连,离开丈夫,回到原籍明水居住。一年后,佳节重阳日,远在济南明水的李清照饱尝新婚离别之苦,写下这首词。
有人说,这首词是写于赵明诚“负笈远游”之时,体现的是李清照怀念远行的丈夫。思夫的情感表述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赵明诚“负笈远游”,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时赵挺之在朝中权势熏天,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被他留在汴京城内当值,更何况是小儿子赵明诚,再加上当时赵明诚还是太学生,太学就在汴京,那赵明诚要“负笈”去哪里远游呢?
之所以纠结这个问题,是因为这首词除了表现李清照的思夫之情外,还表现了李清照对时局敏锐的感受。我们都知道陶渊明“采取东篱下”其实是无奈之举,他隐居完全是现实逼迫的,此时李清照与丈夫分离,也是被朝廷逼迫的。所以她的“瘦”和“愁”中除了对丈夫的思念外,还有对无法反抗的现实的忧心,只要朝廷一日不允许她回去,她便不能和丈夫长相厮守。
以上便是我认为李清照心中的愁情,她因想见不能丈夫而愁,因无力改变的现实而忧心。
三、如何写愁:词中能手,愁情外显
词人从三个场景入手写愁:“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古人十分看重重阳节,因为这一天亲人团聚、结伴登高,而词人现在登高无伴,望远无偶,所有美好的愿望只能付诸东流,心中怎么会好过呢?
更凄凉的是词人半夜独守,任凭秋风席卷愁绪,穿透重重的帘幕和罗衾,直达肌肤和孤独无眠的心,这种无心外物的放任之感,凸显出词人内心的荒芜。
李璟用“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来描绘此种无厘头的愁绪,李清照化用了此意境,让读者慢慢去体会其中的愁绪。
紧接着,词人悄悄把愁绪转到第三个场景中来,“东篱把酒”既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忧心,又表达了自己想借酒消愁的思夫心切,然后再借用黄昏凄凉的氛围渲染愁的浓烈。
这三个场景似乎将少妇内心无处不在的闲愁按照时间点逐一展开,愁不像“载不动许多愁”那样沉重,不像“怎一个愁字了得”那样凄苦,这种淡淡的闲愁却似蚂蚁慢爬,让人心痒得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