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写作业不认真,耐心地劝导效果不好,适当的“体罚”是不是必要的,你怎么看?
孩子,作业,问题孩子写作业不认真,耐心地劝导效果不好,适当的“体罚”是不是必要的,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疫情期间在家辅导孩子对自己的肝脏造成了超级加倍的伤害。耐心的、变着法儿的劝导N+N次效果不佳后,进行了一次小鞭儿政策,发现效果明显。虽然哭哭啼啼,但是效率提升明显。
作为教育工作者,小编知道提法是不对的,我也曾经发表过自己对体罚的看法:(越是责罚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越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因为当他们受到责罚时,心里最关注的是安全威胁的来源,也就是批评者的责罚,而很难将心思彻底转移到学习上。只有当这种安全威胁消失以后,孩子感受到了安全,大脑才能够集中精神来学习。)
不过在疫情期间的体验让我反思:适当的体罚时候也是有必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粗暴,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有的放矢,耐心细致是必须的,打骂体罚不可取,严父出孝子没有错,但不能过严而铸成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蓝海老师,同为教育工作者,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关于孩子(学生)是否应该体罚的经验。首先,从家长方面说:看孩子的年龄段,一般1、2年级建议采取较温和但逐步加压的惩戒措施以帮孩子建立学习习惯。(例如:减少失休息时间去弥补作业上的拖沓、减少零用钱、减少玩具、减少玩游戏的时间等等)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个阶段尽量不去体罚孩子,因为低年级基本没有一个孩子能自觉去完成一种需要专心学习、认真书写、耐心思考的作业,无拘无束是人的天性,但进入学校就是人类社会一种纪律上的束缚,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和老师朋友相处,通过学习用成绩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建立信心。如果这阶段家长不能让孩子明白并适应这种约束,遵守社会赋予学校的规则,那么家长的体罚也是让孩子迫于压力去做自己认为不应该的事情,而不是认为自己没有完成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理所应当受罚。
在3、4年级,孩子对学校的纪律、家长的要求、学习的任务、自己的目标都明确的前提下,应该加大犯错处罚的力度,让孩子迫于犯错则会损失巨大的压力,减少犯错的几率。当然,如果明知故犯,一而再再而三,则该出手时就出手,严厉处罚,绝不留情,杜绝再犯。千万不要体罚成细水长流态,孩子习惯了天天挨打,天天挨骂,家长最后的管教手段也就没有了。
5、6年级以上,大多数孩子长大了,自我意识成型,学习也脱离习惯培养阶段,进入自助学习和培训阶段,家长很少能插手了。这时应减少体罚,以谈心的形式帮孩子解决学习、特别是人际关系和社交方面的问题,给孩子以自我的尊重,利用自己的阅历帮孩子处理朋友圈子中的问题。
当然,这只是我教学中的个人见解,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不同,应按不同具体处理,只是关键一条:家长每天回家是工作后的休闲状态,又看电视又打游戏,那么很难要求孩子回家还能认真完成作业和自觉学习的,环境很重要。
老师的作用更重要,但更不能体罚学生,就不多赘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探讨下,体罚的问题,体罚俗称“打孩子”,曾经被认为是一种严格但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这种旧式教育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破坏亲子关系。
对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打孩子的副作用并不在于“打”(很多父母打孩子其实是“一时失手”的 ),而是父母传达的“态度”。好的亲子关系并不会脆弱到打了一回就无法挽回了,坏的亲子关系“坏”在失去平等尊重,强制镇压,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同和理解。
在对体罚有统一认知的前提下,再谈辅导孩子作业,耐心辅导效果不好,适当体罚是不是必要。首先不太确定您所说的耐心辅导效果不好的界定:是遇到难题不理解、还是在学习中态度不好或是不专心,如果是难题理解慢,我认为可能要尝试新的辅导方式;如果是孩子注意力等行为习惯的问题,似乎耐心讲解他听不进去没有改善,最后用体罚、只能算是强权压迫,个人不太建议。
以上,希望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理解小编的感受呢,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而学习是要求静下来的,与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驰”,可以说有点“逆天”呢!
不过,能够专注、能够静心,也是做事情的必备素质,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当孩子出于天性或者出于习惯,不能专注学习时,偶尔的体罚是非常奏效的,而且要罚就要真正起到作用,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工作要抓就要抓紧,抓不紧,等于没抓”。所以,体罚,一定要慎用,要用好。
但是,终归人的行为是由意识驱使的,所以“体罚”往往治标不治本,所以,在我看来,“攻心”最重要。
家长能够做有效的思想工作,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具体方法可以有:
(1)鼓励表扬孩子的闪光点。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2)与孩子平等交谈,进行约定,白字黑字写下来。
(3)奖惩明确,并且一定要执行。大人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说话算数。
(4)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上一篇:为什么每经历一个人生阶段,就想和以前的人事物断的干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