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是否想过黄袍加身?
曾国藩,湘军,太平天国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是否想过黄袍加身?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是否想过黄袍加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权力的最顶峰除了皇帝就是大臣,他们有的心系社稷,有的玩弄权术,有的风度不凡,有的世俗狡诈,有的战战兢兢全身终老,有的凄凄惨惨悲哀离世。要是在乱世,各种表现更是倍加清晰。清末民初的官场就似一个大染缸,无论正邪好坏,总让人一边受伤一边成长;也似一面照妖镜,美丑毕现,无处逃身。
一个小贼深夜行窃来到一户人家,发现一个年轻人正在埋头苦读,小赋便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行窃。无奈贼人听年轻人翻来覆去地读同一篇文章,却一直无法记诵。无法忍耐的贼人有些恼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书干什么?”随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这则故事中的读书人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曾有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作为清朝官场的个中翘楚,曾国藩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三十七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在这期间,他历任工、刑、吏部的侍郎。前面几乎是蜗牛的速度,后面则堪称以火箭级别升空,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和他的高速升迁相比,大清朝的国势则在日渐衰退。
考中进士是曾国藩官宦生涯的起点,同时也是他新生活的开端。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号都改换了。曾国藩本名子城,到京城后,先改号涤生,取荡涤旧事、告别昨天之意,后又改名国藩,即国家的栋梁。正如这个带有预见性的名字一样,他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撑起晚清的大局。
曾国藩的官居一品是与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分不开的。公元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的太平天国起义已席卷大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已经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政府的武装不堪一击,然后就是溃退。因此,在清政府屡次奖励团练武装拯救朝廷时,曾国藩的湘军就横空出世了。他因势在家乡湖南一带,依靠亲戚、朋友、师徒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湘军。公正一点说,这是他令人佩服的地方,单是凭借一个文官,能够训练出一支强悍的湘军,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世间所有的新生事物,无一不是经过种种磨难之后成长起来的。湘军——这股清王朝的新生力量在曾国藩的带领下,历尽艰辛,总算抵制住了太平天国的熊熊烈火。
然而,当经过多年的忍辱负重,湘军终于攻克了金陵;当席卷江南的太平军已经灰飞烟灭,代之而起的随时都能问鼎京师的,是以湘军为核心的精强剽悍的武装部队;当在历史的风云突变下,洪秀全倒下,湘军和太平军调换了位置,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成为了最高统治者的心腹大患。
他的部将和幕友纷纷劝他黄袍加身。对于别人劝他反清自立,曾国藩不动声色。对朝廷的腐败衰落,其实他洞若观火。清朝受太平天国重创之后,内外交困,已是奄奄一息。湘军成为与太平军抗衡的主力,自己重兵在握,威震东南,改朝换代,也许就在一念之间。
但是他这样做了吗?臣子最惧怕的就是惹恼皇帝,只要达到“功高震主、才大压主、权大欺主、富可敌主”四条中的任何一条,若不急流勇退,必然不得善终。曾国藩一方面看透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生存法则,另一方面又的确不想或不敢“黄袍加身”。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改朝换代的风险实在太大,因此,他选择了“退”,他忍痛剪掉了自己的羽翼,大量裁撤军队。这也是曾国藩最厉害的一门功夫——持盈保泰。
曾国藩生前封侯拜相,满族荣华,死后却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田地、金银珍宝,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有一楼富厚的藏书、一部《曾文正公家书》。因此他被后世不少人喻为“一代完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