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京剧《二进宫》中杨波前面说“舍死忘生闯进了昭阳”,后面为什么又说“摆一摆手儿且莫要承当”?
忠良,兵部,娘娘京剧《二进宫》中杨波前面说“舍死忘生闯进了昭阳”,后面为什么又说“摆一摆手儿且莫要承当”?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京剧《二进宫》中杨波前面说“舍死忘生闯进了昭阳”,后面为什么又说“摆一摆手儿且莫要承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进宫
明穆宗死后,太子年幼,皇后李艳妃垂帘听政;受其父李良谗言蒙骗,欲将朝政交其执掌。定国公徐彦昭、兵部侍郎杨波,哭拜于先帝陵前,杨波率兵来此会合。李良封锁了昭阳院,使内外隔绝。徐彦昭、杨波二次进宫进谏,李妃感悟,逐以国事相托,后扬波领兵,诛斩李良,国始安宁。
剧中唱词摘录如下:(李白)先王啊!(唱二黄慢板)李艳妃坐昭阳自思自想,想起了老王爷好不惨伤。耳边厢又听得朝靴响亮,想必是徐、杨进了昭阳。有一句话儿我不好言讲,我只得怀抱太子,两泪汪汪,口口声声哭的是先王!(徐唱原板)怀抱着幼主爷江山执掌,(杨唱)为什么恨天怨地,颊带愁帐为那桩?(李唱)并非是哀家颊带愁怅,都只为我朝中不得安康。(杨唱)我朝中有甚么祸从天降?(徐唱)你就该请太师父女们商量。(李唱)太师爷心肠如同王莾,他要夺我皇儿锦绣家邦。(徐唱)太师爷娘娘的父,他本是皇亲国丈。(杨唱)他未必一旦无情,起下了篡位心肠?太师爷忠良!(李唱)你道他无有篡位心肠,为什么断了水火,封锁昭阳,为的是那桩?(杨唱)臣七月十三,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徐唱)你言道:大明朝、有事无事,不用徐、杨二奸党,赶出朝堂,自立为王。(李唱)开言来喚一声定国将,哀家言来细听端详:你保幼主登龙位上,封你一字并肩王。(徐唱)老臣年迈难把国掌,要保朝还有兵部侍郎。(李唱)徐王兄年纪迈难把国掌,转面来叫一声兵部侍郎:你保太子登龙位,你的名儿万古扬。(杨唱)吓得臣低头不敢望,战战兢兢启奏皇娘:望国太开恩将臣放,放臣还乡落得安康。(李唱)他二人把话一样讲,倒叫哀家无有主张,无奈何怀抱太子跪至在昭阳。(徐唱)吓坏了定国王!(杨唱)兵部待郎!(徐唱)自从盘古立帝邦,(杨唱)君跪臣来臣不敢当。(李唱)非是哀家来跪你,为的是我皇儿锦绣家邦。(徐唱)锦家邦来锦家邦,(杨唱)臣有一本启奏皇娘。(徐唱)昔日里有一个李文李广。(杨唱)弟兄双双扶保朝纲;(徐唱)李文北门带箭伤,(杨唱)伴驾山前又收李刚。(徐唱)收了一将损伤一将,(杨唱)一将倒比一将强。(徐唱)到后来保太子登龙位上,(杨唱)反把李广斩首法场。(徐唱)这都是前朝的忠臣良将,(杨唱)哪一个忠良又有下场!(李唱)有下场来无下场,且听哀家说个比方:昔日里有一个潘老丞相,李氏夫人替了皇娘,紫竹林内生太子,他的名儿万古扬。(徐唱)困龙思想长江浪。(杨唱)虎落平阳想奔山岗。(徐唱)事到头来想一想,(杨唱)谁是忠良哪个是奸党?(李唱)忠良本是徐、杨将,奸臣就是我父李良。二卿不把国来掌,哀家跪死在昭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徐扬二将本来就是试探娘娘有没有决心的!毕竟对方是娘娘的娘家亲爹.人家爷俩一联手.他俩分分中就得嗝屁.所以二进宫的时候两个人壮起胆子想试探娘娘的觉悟!又怕娘娘动摇.所以一开始娘娘递抱小皇帝的时候.杨波摆手示意徐延昭先不要那么快就接过襁褓之中的皇上..于是两人上演一退二还.摆出辞朝的架势!直到抱着孩子的娘娘跪在地上大哭.说你们要不答应保国.我就跪死在昭阳!徐扬二将这才一起跪地.答应保朝.这戏想起来可好玩儿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徐杨两家要保国,这是主要事实。但李妃开始并不信任他们,老杨波欲擒故纵,从技巧上先不承担,同时也为后代儿孙算计富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京剧《二进宫》是根据明代史实改编的,故事讲述了明穆宗(隆庆帝)死后,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年幼(时年10岁),李艳妃(历史上称为李贵妃,朱翊钧即皇帝后晋升为李太后)垂帘听政。其父李良(原型为武清伯李伟),蒙蔽李妃,企图篡位,定国王徐延昭(原型为明朝首辅徐阶)、兵部侍郎杨波(原型为兵部尚书王崇古),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李良封锁了昭阳宫,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徐、杨二人于探皇陵后,二次进宫进谏。此时李妃已悔悟,遂以国事相托。后杨波发动人马,卒斩李良。
徐杨二人第二次进宫劝谏李艳妃前,杨波虽然有报国之心,但自谙官职小,怕事有变故自身难保,徐延昭告诉他:只要你忠心把国掌,老夫保你满门无伤。杨波听后,才放下顾虑说:千岁爷(徐延昭)保学生满门无伤,“舍死忘生闯进昭阳”。到了宫门,因为这时候并不确定李艳妃的真实想法,是否看清楚其父李良篡位的野心,是否能信任他们二人,所以杨波对杨延昭“摆一摆手儿切莫要承当”,就是说二人要进宫后弄清楚李艳妃的真实态度再做决定是否保太子掌国。这是杨波的谨慎、聪明之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