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到底哪个才是主流的5G?
毫米波,厘米波,华为到底哪个才是主流的5G?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目前的信息看,华为的厘米波明显比高通的毫米波好,是不是有可能现在用高通865的手机很快就会被淘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使用高通骁龙865芯片的手机是不可能很快淘汰的,高通现在要求骁龙865必须要搭配X55基带,X55基带是支持毫米波的,这才是某些企业一直在宣传4G已死的原因。
但是主流的5G使用场景,肯定是使用厘米波Sub-6的,而不是毫米波,这是全球共性的选择,但是也不能说高通压错了宝,因为高通的手机是既支持Sub-6也支持毫米波,在Sub-6部署的国家高通手机一样的使用,例如中国。
首先,不管是Sub-6还是毫米波,都是属于真5G,不存在假5G之说。目前3GPP规定的5G的两个主流频段,Sub-6的频率范围是450MHz—6GHz,毫米波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所以不管是使用了Sub-6还是毫米波,都是标准的5G频段。所以高通说同时支持的才是真5G,这个句话也没错,可惜市场还是要看运营商的选择
那么,要看哪个是主流5G频段,就要看看全球5G频段的使用情况。距最近的一则消息,全球63家5G运营商,只有4家选择了毫米波,美国的3家运营商和乌拉圭的一家运营商。至于美国选择毫米波的原因也很简单:美国的sub-6频段被军方占了大部分,剩下的根本不够分给四家运营商部署所以美国运营商被逼无奈选择了毫米波。
那么毫米波相对于Sub-6到底有什么问题呢?很简单,毫米波频率太高,带宽的确是更大了,但是高频率导致了毫米波的覆盖非常的差,而且穿透性极其不好。谷歌曾经分别测试了Sub-6和毫米波的性能和覆盖,得出的的结论是Sub-6 5G的覆盖能力是毫米波的5倍以上。
谷歌对于相同范围内、相同基站数量的5G覆盖测试显示,采用毫米波部署的5G网络,100Mbps速率的可以覆盖11.6%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盖3.9%的人口;而采用Sub-6频段的5G网络,100Mbps速率的网络可以覆盖57.4%的人口,在1Gbps的速率下可以覆盖21.2%的人口。而且Sub-6只需要在原有4G基站上加装5G基站即可,大大节省了部署成本。
就算美国自己,也经常吐槽毫米波,形容毫米波是转个身都能挡住信号的技术。美国运营商自己的也在纠结,前一阶段也传出了美国政府要求军方释放Sub-6频段但是被军方拒绝的消息,可见美国自己也是想部署Sub-6的。
当然,毫米波也有毫米波的好处,我认为毫米波以后可能用于一些补充或者应急覆盖场所,或者用于To B的企业微基站的覆盖,带宽更大,使用条件相对简单。我国的毫米波计划分为三步走,在2019年重点验证5G毫米波关键技术和系统特性,2020年重点验证毫米波基站和终端的功能、性能和互操作,2020到2021年开展典型场景验证。今年我国会开展毫米波的实验性商用。
因此5G的主流肯定是Sub-6厘米波,当然这也不能因此说高通如何如何,因为高通的芯片既支持Sub-6,又支持毫米波。华为之前的巴龙5000芯片也是既支持Sub-6也支持毫米波,但是可能因为华为根本没有可能进入美国市场,所以暂时把毫米波砍掉了。
如果华为以后出了To B的5G基带的工业模组,例如巴龙5000的升级版本,是肯定会支持毫米波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全球5G部署,主流使用的频段是厘米波,但是厘米波也不是华为的厘米波。使用高通865芯片的手机也不会因为什么毫米波厘米波而被淘汰,实际上国内的搭载了骁龙865芯片的手机也并不支持毫米波。
5G部署,全球运营商使用的主流频段都是厘米波,美国等极少数国家例外。
现在全球运营商部署的5G,基本都是基于3GPP的NR标准的5G。美国的运营商在早期的时候有少数部署了基于5GTF的5G,现在已经开始向3GPP标准转换。
3GPP的NR定义了5G使用的频段,分为FR1和FR2。
FR1包含了450M-6000Mhz的无线频率,这个频段也被称为Sub-6G,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厘米波。
FR2包含了24250M-52600Mhz的无线频率,这个频段也被称为毫米波。
全球运营商部署5G,主要是在使用TDD的无线频段,其中被最广泛部署的是3.5Ghz附近的频率,这个频段也就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部署5G使用的n78频段。
只有少数的国家部署了毫米波,部署毫米波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
毫米波和厘米波的最大的区别其实也就是运营商的组网的成本区别。
无线频率越高,覆盖性能就越差。毫米波由于波长过短,无线信号的绕射能力特别差,无线传播已经接近视距传播。毫米波会受到建筑物的阻挡、树叶的阻挡、甚至还有会有雨衰的影响。
毫米波的传播能力差,这就对运营商的组网成本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
现在网上媒体自媒体广泛传播的5G由于无线频率高,基站只能覆盖200-300米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虽然也不是很准确,但是也说明了5G基站密度会很高。而中国的运营商使用的频率也不过是2.6Ghz和3.5Ghz,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毫米波基站的覆盖性能到底会如何?
就毫米波而言,如果作为基础覆盖使用的话,要么就是建设一张到处都是空洞的5G网络,5G信号时有时无,要么就是运营商建设海量的5G基站,成本拖垮运营商。
全球的运营商谁也不傻,毫米波对于运营商来说,也只能做为热点覆盖使用或者是部分室内覆盖使用了。
美国建设5G从毫米波开始,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非常适合部署5G的C-band部分频段,基本上都被美军以及卫星公司占用,现在美国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计划投入百亿美金的奖励来推动卫星公司腾退3.7G-3.98Ghz的无线频率,其实也就是为了这些频率可以拍卖给运营商部署5G。
就毫米波部署的成本,除去基站数量,其实也要比厘米波要贵。
一个产品的成本,其实和它的规模有关。现在全球的产业链都在催熟厘米波频段,采购的多了,成本其实也就下降了。
毫米波元器件,本身就因为受限于高频器件,各种芯片、集成电路等成本就要高很多(无线元器件应用无线频率越高价格也就越贵),而且还因为规模上不去,所以也就更贵了。
就现在来看,高通不断的鼓吹毫米波,其实也就是希望有一些国家来分摊这个产业链的培育成本,价格因素会严重的制约毫米波的相关产业链。
上一篇:今天问一个尖锐的问题,做自媒体娱乐需不需要死磕精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