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蔬菜病毒病用什么药物效果好?
病毒,蔬菜,植株蔬菜病毒病用什么药物效果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病主要靠防,治疗的效果不管什么药物都不理想。如果你种的作物易得病毒,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药物防治。勤补微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蔬菜的病毒病没有特效的化学药物。
各类植物的病毒病都是由于植物本身抗逆性下降才导致被病毒侵染的。和人体患感冒一样,当环境温度变化剧烈时,老弱病残就会引发感冒而身体素质好的人极不容易得感冒。
病毒本身属于螺旋状大分子结构,自身可以不停的进行复制并产生变异,这些病毒可以进入植物细胞内进行繁殖,直接导致植物发病,但没有能够进入植物细胞的化学药物。由于病毒病具有繁殖速度快、变异速度快的显著特征,当我们切下一段病毒分子链进行培养和分析并寻找到抗体的时候,原有的病毒不知已经变异了几千次乃至几万次了。因此说: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专门治疗病毒的化学药物。就像非洲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从发现到今天为止已经近十年时间了,人类仍然没有研究出针对性非常强的治疗药物以及疫苗产品;2003年的非典病毒也是一样,至今没有研究出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及疫苗产品。
没有针对性的化学药物可以治疗病毒,并不代表病毒不能治疗、不能预防。蔬菜上的病毒病通过科学管理、科学防控,一样是可防、可治的。
一、种子选择
选择具有“高抗”型的种子,降低发病概率。目前,花叶病毒、卷叶病毒、退绿病毒都有抗性比较好的新品种开发并成功上市;
二、种子处理
通过化学药剂进行浸种或高温消毒,都可以降低病毒病的发生几率;
三、土壤修复改良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生态环境好了,蔬菜自然生长旺盛,自身的抗逆性就会提高,从而降低病毒病的发病率;
四、预防为主
从蔬菜定植后定期喷施“巨益”牌微生物菌剂,巨益里面含有每克300亿植物内生共生有益菌,可以进入细胞内进行繁殖,直接增强植物抗逆性;同时辅助添加ATP酶和SOD酶,这两种酶可以自由进出植物细胞,一方面加速生命物质合成、同时还可将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运输出植物细胞,及时清除植物垃圾和毒素,提高植物抗逆性;
五、发病治疗
既然蔬菜作物得病毒病是由于抗逆性下降导致的,首先就要培养蔬菜作物本身的抗逆性,同时辅助广谱性药物,只要掌握时机就能彻底根治,如果使用晚了只能维持病毒不再扩散而不能进行根治。
经过五年多的各类植物病毒病试验,“巨益”牌微生物菌剂对植物病毒病都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本产品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病毒病作为植物三大病害之一,在许多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都时有发生,并且迄今为止,人们还未找到彻底根治植物病毒病的方法。在我国,病毒病已经成为蔬菜上仅次于真菌性病害的第二大病害,每年都会给蔬菜生产造成损失。
下面简单阐述几种常见蔬菜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为害症状
1、花叶型:植株叶片上出现深绿、浅绿相间或黄绿相间的块状斑或线状褪绿斑,尤其是在幼嫩叶片上表现更为明显,出现褪绿角斑或圆形斑,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多呈不规则形,叶片皱缩。
2、蕨叶型:生长点或腋芽发展成细长小叶,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小叶呈弧形,扭曲成螺旋状;严重时枝芽丛生,叶尖端呈螺旋状向下卷,俗称“鸡爪叶”,或叶肉退化,叶片纤细扭曲成线状。对于开花结果类蔬菜,发病较轻时植株黄化矮缩,花冠加厚成巨型花,结果小且畸形;发病较重时,花蕾未打开即坏死。随病害的发生,中下部枝叶逐渐枯焦、坏死。
3、条斑型:在叶片、茎杆及果实上均会发生,病斑形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叶片上发病为灰褐色的斑点或黄色云纹斑块;茎蔓上发病为黑褐色斑块,严重后呈坏死条斑;果实上发病导致果实畸形、坚硬,病斑大小不一,呈灰白色或淡黄色坏死病斑。为害果实和茎杆时,病部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茎杆、果实内部。
二、发病规律
蔬菜病毒病致病毒源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曲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AMV),瓜类黄化褪绿病毒等。病毒可在多种寄主植物、田间杂草上越冬,或由种子带毒,成为初侵染源,通过种子、机械接种、嫁接、蚜虫、白粉虱、烟粉虱等进行传播。
诱发病毒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温干旱 近年来整体环境气温升高,特别是保护地栽培模式下,棚内气温高,土壤湿度低,不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发育,抗性降低,易受病虫害的侵染;同时,高温有利于传毒昆虫的大量繁殖和迁飞(如蚜虫、粉虱等),使病毒病的潜育期缩短,加快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
2、媒介传毒 随着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加深,间作、套作、连作蔬菜大棚面积增加,带毒杂草和前茬蔬菜带毒的数量增多,增加病毒源;传毒蚜虫、粉虱等媒介数量增多,使蔬菜病毒发病的机率增加。
3、农事操作不当 田间管理中,土壤瘠薄、板结、粘性重及排水不良等导致植株衰弱,抗病能力降低;此外,进行整枝打叉、绑蔓掐头,摘叶等农事操作时,忽视消毒环节,病毒会通过机械伤口侵染植株,引起发病。
三、综合防控措施
1、选用抗病毒品种和进行种子消毒,实行无病毒种子栽培生产。
2、选择未发生过病毒病的田块栽种为宜。
3、实行轮作换茬,清除田间杂草,减少残留物的传毒。
4、做好温湿度调控。露地高温期,及时浇水降温、保湿,缓解高温干旱的田间小环境;保护地栽培,可通过适时开关风口调整棚内温度,同时注意遮阳网的使用,尽量加大昼夜温差,防止蔬菜旺长变弱。
5、适期定植,培育壮苗。移栽期,浇定植水时,可使用国光根宝套餐稀释后喷淋根部及土壤,缓苗后使用根宝套餐全株喷施,促根壮苗,增强光合效率,提高抗病毒能力。
上一篇:负担和责任都很重,如何才能有勇气的迈出创业之路第一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