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逆锋起笔真得要这么“造作”吗?
起笔,书法,楷书书法逆锋起笔真得要这么“造作”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书法的这些约定俗成的方法是随时间发展而来的。英文也有书法的,任何什么文都有书法,方法就不一样。中文是个演化过程,甲骨文就没这些方法,金文也没有,小篆,隶书,魏碑,楷书,繁体字,简体字,这些是逐渐演化而来的。秦朝的时候是没有楷书的,也没有现在的很多运笔方法。别人总结的方法你可以用,也可以创新,作出开创新时代的人绝对是牛人。很多书法都是用繁体字写,感觉用简体字就不好看,其实也是惯性思维,拘泥于形式,就像秦朝高大上的用篆书,为了公文行文方便出来了隶书,慢慢篆书就没人用了,文字在不停的演化。研究了整个文字发展史,你再下笔写,或许心里想的完全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有这样的观点,说明你对这样的写法不喜欢,不认同,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有的书体可能比较讲究这样的书写方式,但不能代表全部,选择你喜欢的去学习就好。
也可能有的书法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的书法技能,这里不指艺术仅指技术,放大这些书写方式,例如捻管等,真正的大家是不太追求这些的,更多的是追求字体的内涵。
书法和武术有相同之处,并不是说用剑的一定是高手,用刀的就不行,使用每种兵器都能达到高手的境界,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的用笔主要是中锋和侧锋,而其它尖锋,逆锋等用笔也存在。不管这个用笔,还是那个用笔,一定要顺势而为,千万不可造作,不然书法就失去了它的灵性。观历代书家之大作,起运收笔,提按使转,中侧兼用,尖逆互应,都给人以自然,自在,大度,风雅之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清楚逆锋这个新名字是那位白痴提出来的,按常理应该就是藏锋就是所谓的藏头护尾的藏头吧,就到藏锋就要说到藏头护尾,藏头护尾现在很少有人提到人们仿佛己经忘了其实藏头护尾在篆,隶的书体中必须要用到,而且要严格的运用好,如果篆,隶做不到藏头护尾就脱离了篆,隶的根本,而楷则少量运用(多了会感觉笨拙),行,草则需要高超的技能下笔锋以极小的动作完成,基本上观者无法察觉,所以藏锋是无处不在,处处不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书法之所以要临摹古人是因为要把握住美的发展规律,了解前人的方法少走弯路。当你把握了古人的脉络以后就要创造自己的风格,当然不是刻意创新,要发自肺腑从内到外的写心的流露。法无定法,可以在一定范畴内自由变化。所以这个问题就需要根据自身因素来决定,有的笔法在这个书法家身上就很实用就精彩,换另一个书法家就不伦不类,所以量体裁衣穿合适的鞋子很重要!再有,书法家们不是开饭馆的老板,顾客喜欢吃什么他就给做什么,应该引领顾客吃没有吃过的美食!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弘扬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以为,这样的楷书笔法是一种倒退,不符合篆隶章行草越来越简化的用笔规律,不能盲目的学楷书用笔的画道道,得融进行书的接笔方向考虑怎么去藏锋,藏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笔锋的瞬间改变保持弹性,一味地照这个练,字就僵死了,藏锋有很多方法,逆入方向要根据笔画承接,蹲锋也可以藏,驻笔提起也是藏,转折的外形是顿挫换面出来的外形,不是这样去描,古代的楷书也没多大,我们之所以需要描来出来这样的外形,是因为我们把字写太大了,写写小字就能明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初学者留不住笔,多逆锋起笔取其涩势,防止油滑。后面写行草书有一定好处。但也不是死的,智永千字文很多笔就是尖锋入纸的。另外书法讲究笔顺,上笔带下笔,气势不绝血脉相连。那么只要不是第一笔,很难做到一拓直下,所以大部分是逆锋起笔的。总之后面层次高了,不拘于法,就有很大自由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