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邦临死为戚夫人以及戚夫人孩子,留一条什么样的生路,管用了吗?
刘邦,夫人,如意刘邦临死为戚夫人以及戚夫人孩子,留一条什么样的生路,管用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三,戚夫人还依仗儿子赵王被封太子,俗话说母凭子贵,戚夫人也是有野心的,想和吕后一较高下,可是无奈刘邦一死,吕后就开始毒杀赵王,对戚夫人可谓是恨之入骨了,多少功臣都被吕后所杀,何况戚夫人这样的情敌呢?对戚夫人挖其双眼,割其舌头,去其手脚把戚夫人残忍的做成人彘。
刘邦很宠爱戚夫人,给她留下了后路无奈戚夫人没有领会刘邦的用意,落得如此下场。终究还是没起到作用,戚夫人母子还是没能避免被害的结局。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歇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尸骨未寒,宠妃爱子惨遭吕后屠戮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她为刘邦生有一子叫刘如意。刘邦很是宠爱戚夫人,加上吕后年老色衰,刘邦每次外出巡视都把戚夫人带在身边,这使吕后对戚夫人很是嫉妒仇恨。
更要命的是,戚夫人所生之子刘如意也很得刘邦喜爱,又因吕后所生之子太过仁慈懦弱,虽然已被立为太子,但刘邦有点想废掉太子改立刘如意为皇位继承人。这也为以后戚夫人母子二人被害留下了隐患。
一、刘邦改立太子风波
公元前197年,刘邦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刘如意为新太子。大臣们纷纷反对刘邦做法,但刘邦始终听不进去。时任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堂上与刘邦据理力争,刘邦才暂时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决定。而此时,吕后正躲在东厢房偷听君臣废立太子之争。由于周昌保住了吕后儿子的太子之位,吕后特别感激周昌,向周昌跪谢说到:“要不是您,太子几乎就废了。”
戚夫人母子给吕后带来了夺夫夺权之恨,吕后恨不得立马将戚夫人母子二人杀死,以解心头之恨。
二、刘邦托孤护子
刘邦年龄越来越大,病的也越来越重,而此时赵王刘如意才十多岁,刘邦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会遭到吕后残害,很是焦急。
符玺御史赵尧建议刘邦给赵王刘如意配备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辅佐他,这样吕后就有所忌惮,便不会害戚夫人母子了。刘邦问:“谁合适?”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合适。”刘邦于是命周昌担任赵国宰相,辅佐赵王刘如意。
赵尧的建议确实有谋略,周昌曾力挽狂澜保住吕后之子的太子之位,吕后感恩于周昌。现在周昌又成了赵王刘如意的宰相,吕后要想加害刘如意,周昌就是吕后绕不过得坎。
三、吕后残害戚夫人母子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驾崩,刘邦尸骨未寒吕后就开始了对戚夫人母子的屠戮。
吕后将戚夫人剃去头发,戴上刑具,斩断手脚,毒瞎眼睛,熏聋耳朵,关在厕所里,称之为“人彘”。
然后,吕后又下令召赵王刘如意进京,意图加害。刘邦生前委任的托孤大臣周昌很明白吕后心思,始终以赵王年幼有病为由拒不前往。吕后很是愤怒,便先下召让周昌来长安。周昌离开赵国后,刘如意没有了主心骨,也就被吕后整到长安了。
此时,已是汉惠帝的吕后之子刘盈听说吕后要加害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赵王刘如意,便亲自迎接刘如意,并与他同吃同住,这使吕后始终无法下手加害刘如意。
直到次年冬季,汉惠帝有天早起外出打猎。刘如意因年幼未起,吕后抓住机会,派人毒死刘如意。
可怜刘如意小小年纪就成为宫廷之争的牺牲品,估计有来世的话,再也不想出生在帝王家吧!
四、吕后也是失败者
汉惠帝得知吕后害死了刘如意,并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很是气愤。惠帝派人对吕后说:“你这简直不是人做的事情,我是你的儿子,但我不会治理天下的。”从此,惠帝变得天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六年后去世,年仅23岁。
吕后为一己之私害死戚夫人母子,使自己的儿子惊恐于母亲的惨无人道,最终郁郁而终,连个子嗣都没给吕后留下,吕后忙碌一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此人有着大多数皇帝都有的特点,那就是好色。一开始还好,刘邦还没有发迹,所以他周围也没有很多女人。那时候虽然日子差了点,但是刘邦还是对他的结发妻子恩宠有加的。
随着刘邦的地位越来越高,他身边的美貌女子便多了起来,其中戚夫人又最受刘邦的宠爱。和这些美貌女子相比,吕雉不仅年老色衰,而且还位高权重,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刘邦对他的厌恶感。
因此,刘邦在称帝以后,就已经有了废吕雉儿子,立戚夫人儿子为太子的想法。可惜,事与愿违,吕雉一方的势力太过于强大,使得刘邦废太子的注意最终以失败告终。
至于夺权失败的戚夫人下场也十分惨烈,因太过残忍,这里又不再赘述。那么问题来了,八面玲珑的刘邦,在得知自己无法废太子以后,应该能够猜出戚夫人的下场,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帮戚夫人留一条后路呢?
刘邦晚年的太子之争
刘邦作为第一个以平民之身登上帝位的人,他所做的一些行为和举动必定不是那么简单的。他晚年想要废吕雉之子,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表面上看是因为吕雉恩宠渐衰,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
在刘邦登上帝位的过程中,以吕雉为首的吕氏军功集团实际上势力十分庞大,这样的势力实际上已经威胁到了刘氏江山的统治。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在消灭了异姓王以后还要定下“非刘氏者不可称王”原因。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吕氏家族的发展。
事实上,刘邦的猜想是正确的。之后的吕氏乱政已经证明了刘邦的高瞻远瞩。
另外,吕雉还有一个妹夫,樊哙。樊哙此人,可以说是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自己的核心人物。可就是这样的人物,却和吕氏集团产生了利益关系。这不仅仅是在挖刘邦的墙角,也说明了吕雉此人的野心勃勃。这也是为何刘邦在晚年处死樊哙的原因。
再加上刘盈此人性格孱弱,吕雉性格强势,刘邦害怕自己百年以后刘氏江山被吕雉操控在手里,所以他才急急忙忙地想要换太子。
比起吕雉来,戚夫人的势力就弱小多了。并不是每一个女子都像吕雉这样强势,更多的女子是像戚夫人这样柔弱的。因此,立戚夫人之子为太子,既不会让戚夫人有机会操控朝政,也能够保刘氏江山稳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