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月二为什么舞龙?
龙抬头,舞龙,二月二二月二为什么舞龙?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像优质答案的特征都是长篇大论,还好,我不太擅长把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简单回答一下。
龙是中国文化图腾,古人认为,龙,或在山,或在渊,或在江海,或潜行地下。有兴云布雨之能。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农历二月,冬寒已过,万物开始萌生。
舞龙,意味着唤醒卧龙,施放地气,合理施雨,以期丰收。
只是一个寄托美好愿景的仪式,没有很多牵强附会的解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月二之后即将来临的就是播种的农忙时期,在古代认为二月的天气和日后的气候有关,二月的天气好,那么之后播种到收成的气候也不会差。所以会举行祭祀典礼,以求风调雨顺。
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对时令气节的反应。也跟我国古代二十八星宿有关。星分四象,各有七宿。东放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月二这个时候,由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宿形成的苍龙星象没有全部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只有角宿堪堪显露,所以称作龙抬头。
再者民间认为龙乃掌管云雨之神。而民间也认为二月的气候往往和日后的收成有关。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再加上龙神掌管云雨,自然就有了祭祀龙神,也就自然有了舞龙这一环节。
以前的老人经常说“龙不抬头天不雨。”所以祭祀龙神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一碰到干旱都会举行祭祀典礼,祈求降雨。更何况是二月二之后即将来临的农忙播种时期,自然是要求龙神讨个彩头,以期往后风调雨顺。
二月二不仅有祭拜龙神舞龙的习俗,还有剃龙头,给小孩儿理发,讨个彩头,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是希望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风俗习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龙抬头,习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蛇不需要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之后,位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二,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惊蛰是卯月之始,这个节气曾叫“启蛰”,后来才改称“惊蛰”,它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预示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上一篇:上百年的老石水缸值钱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