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草鱼丝囊霉菌感染用什么药?
生石灰,鱼类,体表草鱼丝囊霉菌感染用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当顽固的鱼病在久治不愈时,可以施用生石灰试一下,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养鱼水体中合理使用生石灰,可以中和水体、沉淀有毒的金属离子,杀灭鱼病菌和个别虫体,促进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凝聚和分解,减少耗氧,对提高水体生产力能起到积极作用。
生石灰用于治疗鱼病时,其治疗作用应该是次要的,其主要功效是中和水质,调整生态系统,澄清水体,给鱼儿\"洗澡\"。特别是对于多年没清塘,淤泥又特别厚的鱼塘发生鱼病时,使用生石灰更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大多数的鱼儿发病原因就出在塘底恶化和淤泥腐败变质的这个问题上,生石灰因有通透底泥的作用故而有效。
用生石灰防治鱼病,始终有很多人认为生石灰是强碱又强热的物质,以为会伤及池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认识误解,其实,我们平时买的鱼药比生石灰的毒性大得多。生石灰除了操作劳动强度大,流程又很麻烦的缺点外,鱼病防治的效果非常好,在正常情况下,一年用过两三次乃至四次(每季度一次)生石灰的鱼塘,全年基本上养鱼都不会发生大的鱼病。
生石灰使用方法:每亩使用20-30斤/米时以调节水质为主,每亩使用40-60斤/米时以防治鱼病为主。生石灰只有遇水后生成带有氢氧根离子的石灰才具有消毒调水的功能,因此,生石灰应尽量现买现用,加水将块状生石灰发散后使用为宜。
用了生石灰后可以不需解毒,生石灰本身就是解毒药。施用生石灰后所产生的钙离子,能消除或减弱池水中钾、钠、锌、锰、铁、铅等金属离子过多的毒性。钙离子浓度的增大,还可使生物减少从环境中吸收重金属,降低其毒性。
生石灰还具有肥水的作用,并且,虽然水很肥但透明度却很高。生石灰可使池泥矿化,分解、释放出吸附固定的氮、磷、钾等元素,使池水变肥,促进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施用生石灰后,池塘中的钙离子浓度增加,可使淤泥中吸附的各种盐类交换出来,重新溶入池水中,增加了池水肥度,有利于鱼类饵料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另外,有人耽心使用生石灰后会升高PH值,其实,除了在热天蓝藻暴发时禁用生石灰外,在低温时节不要去考虑PH值升高,因为弱碱性水才有利于治疗鱼病,特别是细菌性鳃病,还必须要弱碱水来\"洗鳃\",效果才好。(作者:刘文俊)
注意!外伤病:鱼类溃疡病(烂身病)的症状和防治
鱼类在它的生存环境中,鱼的体表直接与体外的生存环境触及,承受水环境变化以及捕捞等外来因素的阻扰,因此,鱼类的体表病在鱼类病种中是发现率最多的病类,尤以体表溃烂、充血、霉烂为主要表征体现,并且很多体表病如赤皮、烂鳃、出血往往都同时并发且部份症状极为相似。
鱼类溃疡病特别极易与赤皮病、疖疮病和打印病混淆,有时虽然对\"赤皮病\"穷尽了一切手段和方法,但还是出现病情更加严重并且病情失控了,那么,鱼病可能就不是赤皮病而是溃疡病了。
患病南方大口鲇体表溃疡灶坏死(汪开毓)
鱼类溃疡病,又叫烂身病,最主要的体征表现是身体上出现浅的、裸露的疮(这点和疥疮病相似),通常颜色发红,有时也在鳍上出现。红疮可能形成第二次感染,其中最明显的是水霉菌。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上受损害的区域扩大并且连在一起。最常受到侵害的是冷水鲤科鱼类,尤其是金鱼和锦鲤等观赏鱼类。
患病鲤鱼体表形成溃疡灶(汪开毓)
一、病原
鱼类溃疡病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由各种不同的丝囊霉菌等引起,并且革兰氏阴性菌也总是在该病的继发性感染中对病鱼造成进一步损伤。
鱼类溃疡病属高接触传染性的疾病,可以通过鱼、鸟、网具等传播。 锦鲤身上通常含有不同种类的细菌,感染可能单纯是表皮上的 。金鱼身上经常出现慢性败血症,导致水肿和死亡。
患病鲟鱼体表形成溃疡灶(汪开毓)
二、流行情况
鱼类溃疡症危害多种养殖品种,特别是乌鱼、加州鲈、齐口裂腹鱼(雅鱼)和大口鲇(鲶)等养殖品种的危害较大,水温在15 ℃以上开始流行,外伤是本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这一点和水霉病、赤皮病相同。
鱼类溃疡症是野生及养殖的淡水与半咸水鱼类季节性流行病,1971年发现于日本养殖的香鱼。1971年发现于澳大利亚的灰鲻。此病大多在低水温期和大降雨后发生。
患病齐口裂腹鱼体表形成溃疡灶(耿毅)
三、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体表出现斑状出血,鳞片松动;之后病灶部位鳞片脱落,表皮发炎溃烂,周缘充血,随着病情发展,病灶扩大,并向深层溃烂,露出肌肉,有出血或脓状渗出物,严重时肌肉溃疡露出骨骼和内脏,最后死亡。
患病南方大口鲇体表形成溃疡灶(耿毅)
患病鱼早期不吃食,鱼体发黑,漂浮在水面上,有时变得不停地游动。在体表、头、鳃盖和尾部可见红斑;在后期会出现较大的红色或灰色的浅部溃疡,并常伴有棕色的坏死,在躯干和背部往往出现一些区域较大的溃疡灶,继而引起大量死亡。
对于特别敏感的鱼如乌鱼,损伤会逐渐扩展加深,以至达到身体较深的部位,或者造成头盖骨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坏死,使活鱼的脑部暴露出来。
四、溃疡、烂身的发生原因
1、机械损伤导致体表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
主要有养殖过程中的拉网、捕捞、转塘等操作不慎容易导致体表的机械损伤。此外,过大的放养密度也是导致机械损伤的诱因。
寄生虫寄生导致体表的机械损伤,进而引发细菌继发感染。一方面是由于寄生虫(斜管虫,车轮虫,小瓜虫,锚头鳋等)的寄生给鱼体本身带来的机械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寄生虫的寄生,导致鱼类出现不安,在固体物上面摩擦带来的机械损伤,从而导致细菌的继发感染。
2、维生素的缺乏或者外部毒素(氧化油脂,霉菌毒素)的作用
有研究证实维生素C的缺乏能够导致斑点叉尾鮰等鱼的体表出现溃烂。氧化油脂能够破坏饲料当中的多种维生素,氧化油脂和霉菌毒素同时也能够损伤机体消化道,肝,肾等实质器官,降低鱼类的体质及免疫力,从而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创造了条件。
3、病原微生物通过除体表的其他途径(如消化道)造成鱼类机体的全身感染,继而引发体表组织炎症和坏死,形成溃疡。
比如,感染了诺卡氏菌的加州鲈以及乌鱼,往往在体表形成溃疡灶,进而引发烂身。
患病金鱼体表形成溃疡灶(仿R. Roberts)
五、诊断方法
将溃疡病灶四周感染部位的肌肉压片,可以看到无孢子囊的丝囊霉菌的菌丝,结合流行病学与症状可进行诊断。
①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并通过组织学方法确诊。
②病灶四周感染部位的肌肉压片可看到无孢子囊的丝囊霉菌的菌丝(直径1.2~3微米)。刮开损伤部位后通常可以看到霉菌、细菌并发寄生虫的症状。
③确诊需进行组织病理观察。
患病南方大口鲶头部形成溃疡灶(汪开毓)
六、鱼类溃疡病与疖疮病的区分
鱼类溃疡病则是肌肉溃烂由体外向体内发生溃烂,鱼类疖疮病是由体(肌肉)内向体外发生溃烂。
上一篇:守墓人称号有什么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