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草鱼丝囊霉菌感染用什么药?
生石灰,鱼类,体表草鱼丝囊霉菌感染用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种异常,当看到病状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
如因操作、运输不慎而使鱼体受伤,低温造成冻伤,或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鱼水霉病是怎么引起的?
1.该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水霉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3~18℃。
2.鱼卵在孵化进程中,若气象阴雨,水源水质差,鱼卵易沾染水留病。
3.鱼苗、鱼种和成鱼的水霉病,重要在捕捞、运输过程中操作不慎,鱼体表伤害、以至水霉菌侵入伤口所引起。
如何确诊鱼得了水霉病?
1.用肉眼观察,根据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用显微镜检查进行确诊。
2.患病初期,症状虽不明显,但在水中仍可观察到养殖鱼类体表鳞片病变。患病中后期,可明显观察到水产养殖动物体表似灰白色棉毛状物。
3.早春时,看见鱼成群地在塘边跑马似的游动,体表有层白色棉絮物(水清时可见)。抓病鱼检查,肉眼可见体表没有光泽,掉鳞片,有发红充血现象;镜检没有明显的寄生虫,并且可见菌丝,即可确诊为水霉病。
治疗方法:
1、用400克/立方米食盐+400克/立方米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全箱(池)泼洒,连续二次,每天一次;
2、采用5克/立方米亚甲基兰(美蓝)+05%食盐水全箱泼洒,连续二次,每天一次。
治疗水霉病一般不需内服药物,若要内服可在饲料内适量添加诺氟沙星或氟苯尼考等抗菌素,用量每公斤饲料0.5-1.0克,疗程3-4天。
水霉病是水产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发生在晚冬和早春,流行于20℃以下,在水温28℃以上很少发生。水霉菌对寄主无选择性,能感染各种养殖鱼类,包括鱼卵、幼鱼和成鱼。当鱼体受伤或被寄生虫咬伤时通过水霉菌游动孢子侵入,并在受攻击鱼体组织处吸取营养而迅速生长最终引起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鱼体组织发炎,甚至坏死。由于水霉菌菌丝不仅寄生在鱼体表面,还侵入鱼体肌肉中,因此很难进行外用药物治疗,目前控制水霉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主要还是一些预防措施,如在拉网等养殖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鱼体受伤,鱼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消毒,控制养殖密度,越冬鱼种要防止带病过冬,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隔几天增加投喂优质饲料或者投喂维生素C,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患丝囊霉菌的鱼早期会厌食,上浮,体发黑。体表,鳃盖,头和尾部都能看到红斑,后期会有较大灰色或者红色的浅不溃疡,从而导致死亡。应在冬春季养殖期间每隔半月左右泼洒一次聚维酮碘,减少水体中的丝囊霉菌孢子数量,在捕鱼或者运输时减少损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开春以后,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多个主养区草鱼病害频发,而且看起来是“怪病”,多种病害同时发生,发病传染速度很快,致死率也不低,一些养殖户眼看塘口的鱼一条条就要死光了,拼命用药却丝毫不见效。今年开春草鱼发病早于往年,局部甚至部分区域有重大疫情爆发的迹象。草鱼价格虽然不好,但目前已经有了反弹的迹象,养殖户苦苦等来高价,却躲不开这样的病害?太可惜了,尤其是很多草鱼规格偏大,养殖户的损失怎一个惨字了得!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天灾吗,开春后主产区阴雨天气比较多,这是一方面的原因;是人祸吗,草鱼价格低迷,养殖户卖鱼速度慢,存塘量太大,鱼塘管理难度大,一旦发病,一些养殖户拼命用药甚至乱用药,更加重了病害的蔓延......等等等等。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你会怎么在开春最好预防工作?转发《水花鱼》微信公众号这两篇干货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低温时节鱼类顽固鱼病久治不愈的浅见
早春\"鱼瘟\"不好治,用生石灰试一下!
每年的早春3月特别是今年犹为明显,无论成品鱼还是规格苗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草鱼花白鲢还是鲫鱼鲤鱼,等等,鱼类暴发流行类似于水霉加赤皮烂鳃病的一种顽固鱼病,虽经久治仍不愈,用尽各种渔药但仍死亡惨烈,对养鱼人的冲击相当大,让本已行情不好惟有一点稍存微利的水产行业来说,真的是雪上加霜,让很多人惶恐不安!
据很多人自述和了解,有的鱼塘在年前就发病,历经数月至今仍在\"纠缠\"顽固不愈,有的是塘鱼经动网后发病,但大多数是在买回的苗种下塘后发病,也有少数是鱼塘原鱼也发病。虽经向各方求助,恳请高师指点,用尽杀菌药、杀虫药、调水药乃至各种培藻手段等等,仍然未见效果或者效果不大,甚至越用药越死鱼。种种难状,与其称之为\"水霉加赤皮烂鳃病的顽固鱼病\",倒不入说成\"鱼瘟\"似乎还贴切些。
本文就上述所谓的\"鱼瘟\"现状,据初步了解的情况来作一个简单分析并说出一些浅薄想法,仅供交流、参考和借鉴。
一、\"鱼瘟\"发生的原因分析
开春万物复苏,低温持续,光照不强,偶而温度忽高又陡降,这是早春时段的典型气候特征。个别养鱼户在秋末后至今没喂料或者开春后才投料饲喂,当鱼儿经过一个冬季的体能消耗,很多情况下早已是\"弱不禁风\"了,有的鱼只要是\"保住命\"了都可能是一种奢望,更何谈或者根本受不了打网或者运输的\"折腾\"。
有的鱼塘多年没清塘或者淤泥深厚,池塘底部残留有害物质积聚,加上开春后气(水)温上升,藏伏于池底的有害物质开始挥发出来,有益的、有害的虫菌也纷纷复活滋生,这个因素也不能小视。
多数人见到鱼发病后,起初还可能未与足够重视,一到后来见久治不好就着急慌乱了,谁说什么药好就用什么药,谁说该调水培藻又赶紧培藻调水,总之,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当然,这些做法本是无可厚非,心情也可以理解。
上一篇:守墓人称号有什么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