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五周后的白番鸭喂湿料好吗?
番鸭,饲料,产蛋五周后的白番鸭喂湿料好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诊断
①根据临床症状:病雏番鸭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脚软喜蹲伏,张口呼吸,排灰白色或绿色稀粪,并粘附于肛门周围。
②根据病理剖检:病死雏番鸭的胰腺苍白,局部充血,表面有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胆囊臌胀。心肌苍白驰软。肠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回肠中后段营可见外观显著膨胀的肠节,形如香肠,膨大部的肠腔内充塞有淡灰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将肠腔完全阻塞。
③根据鉴别诊断:本病多与雏番鸭小鹅病毒感染相混淆,雏番鸭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即鹅细小病毒)引起的4-20日龄雏番鸭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高,临床上主要以扭颈、抽搐和水样腹泻为特征,一般不出现呼吸困难。本病还应与雏番鸭肝炎相鉴别。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等方法,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作实验室诊断。
(2)防治
①执行综合预防措施,孵坊及种蛋按规定消毒。
②主动免疫。种番鸭于开产前1个月左右皮下或肌肉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过15天左右,以油佐剂灭活苗再次免疫,在两次免疫后15天至4个月内所产蛋孵出的雏番鸭,其母源抗体一般能抵抗该病毒感染。种番鸭4个月后必须再次进行免疫,以提高母源抗体。对未经兔疫的种番鸭(包括种番鸭免疫后4个月以上)所产蛋孵化的雏番鸭,在出壳48小时内皮下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免疫后7天内应严格隔离饲养,防制强毒感染。
③被动免疫。雏番鸭出壳后24小时内皮下注射同源高免血清,可达到预防或控制本病的流行、发生。
(二)番鸭“花肝”病
本病是1998年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先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脏,在肝表面散布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故按其特征称“花肝”病,有的地方也称“白点病”。主要侵害7-40日龄的雏番鸭,发病多见于15-25日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一般为30%左右,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严重的死亡率可达95%以上。本病发病急传播快,病势发展迅速,一旦出现雏鸭死亡,1-2天内达到死亡高峰。因病原的归属尚在研究中,有报导称呼肠孤病毒病。
1、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患病雏番鸭精神沉郁、震颤、脚软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
(2)根据病理剖检:特征性病变主要表现在肝脏,稍肿大,色棕褐,肝表面散布许多栗米大小至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脾稍肿大,也可见类似肝脏的病变。肾苍白、有小点状出血。部分肺淤血、水肿。胰腺苍白,表面有白色细小圆形斑点。
2、防治
番鸭“花肝”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加强饲养管理和综合性防制措施。在有疫地区以本饲养场病番鸭分离病毒株研制成的灭活疫苗对本场番鸭进行预防。
(三)番鸭啄羽癖防治
啄羽癖是家禽规模饲养所发生的普通病,就鸭而言,番鸭的啄羽癖现象比其它鸭更为普遍,其行为可分为两种,一是啄翅(翅羽)、啄肛;二是啄背(背羽)。啄翅、啄肛现象通常以急性过程发生,突然出现有许多番鸭啄伤,甚至被啄出血,啄伤部位以翅膀覆主翼羽处为主,也有少数肛门被啄出血,此时被啄的鸭子应及时隔离饲养,否则会被啄死。而啄背现象以慢性过程发生,往往何时开始发生啄背不知道,到发现部分番鸭背部靠尾处被啄出现一块无毛区,已有一段时间了,并有被啄伤的黑痂,较少出现被啄出血的情况。
1、发生啄羽癖的原因。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和适应番鸭的要求,就容易引发啄羽癖,如日粮中含硫氨基酸不足、钙与磷比例失调、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足等,光照太强、时间过长,饲养密度过高及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诱发啄羽癖。
2、啄羽癖的防治。要查找和分析啄羽癖诱发的原因,加以改善,可选择性地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在饲料中按0.4-0.5%的比例添加蛋氨酸,连续喂3天;
(2)添加石膏粉,按1%的比例拌料喂。
(3)喂盐水,配成2%的食盐水,早上鸭放出去之前在舍内供鸭子饮用,每天1次,每次饮盐水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连续饮3天。
(4)增喂新鲜蔬菜,把整株菜吊挂在运动场里,让鸭去啄,既可以补充维生素和粗纤维,还可以诱导啄菜而避开啄羽。
(5)据报导,在番鸭饲料中拌入10%啤酒糟,再加入0.3%的蛋氨酸,连续喂3天,效果较好。
(6)断喙是防止啄羽癖最有效的措施。
上一篇:九龙仓静安壹号门禁严格吗?对外来人员进入小区管理的严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