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目前兴起少数民族习俗的旅游热,仍有部分传统消亡,您怎么看?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目前兴起少数民族习俗的旅游热,仍有部分传统消亡,您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和时间真的会检验一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些好的优良的传统习俗被人们所追捧,而有一些不好的则会被摒弃,这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观光世界各地的旅游景区,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性,人们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而有一些会被忽略掉,或者不能适应当今时代,也或者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那些不被关注的民族特色,逐渐地会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特色不同,文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随着中国旅游热不断的发展,难免会有一些不被看好的民族特色,或者是民族风格逐渐的被淘汰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消亡的传统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一些生活习惯和部分做工繁琐的手艺。
现在东北的满族人很多不会说满族话,蒙古人不是家家养牛羊会骑马……尽管很多少数民族依然保留着自身的文化特色,但时代的洪流总会裹挟着人往前走。
老一辈的很多思想束缚人的天性,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及各种电子产品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了解外界的事物。人总会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感到好奇,心生向往,彼此交流越多,同化的部分就越多。
以前的经济、技术也有限,很多东西都要手工制作,耗费精力且效率太低,很多都被机器取代,一些机器都做不了的,工艺繁琐的手艺,又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说法,本来会的人就少还密不外传,年轻人又心浮气躁的很少有人继承下去,这些传统手艺没落消亡是必然的。
兴起的少数民族旅游热,对外人来说很新鲜会向往,但是传统也不会生活中天天盛装载歌载舞,只有盛典的生活是表演,没有敬畏心流于表面的传统也不会长久。只有形成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才可能长久的保留传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少数民族文化不断消亡,这是不置可否的事实,也是一种必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逐渐从落后封闭的传统文化村落走出来了,特别是年轻人到大城市打工,接触汉族文化,逐渐融合。从大聚居小分散到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部分村寨由于脱贫攻坚,从条件偏僻的地方整体移民到自然条件较好的城市周边。文化闭塞被打破,思想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渐渐地改变。
这样的现实情况也不是孤立的。在我所居住的地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穿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同胞比比皆是,姑娘,媳妇从服饰上就能区分出来。那时候年轻的小伙子还蓄着长发,带着耳环。现在的年轻人穿着和汉族已无差别,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还保留过去的着装,但也不是全保留,有些头饰是苗族的装束,,穿的却是汉装,仅能从外貌,相互交流时的语言才能把他们和汉族区分开来。
一个民族要立于民族之林,要有自己民族的独特性,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有民族自觉和民族自豪感。本民族优秀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一定要保护和传承好。
一段时间以来,在很多地方,大量的民族传统文化随着老一辈的离世,年轻人不喜欢和不感兴趣而遭到摧祜拉朽式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民族传统和民族记忆的消失。
这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可怕的,但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融合是趋势,是必然,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出处和族源。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总是会对未知的领域和事物产生好奇。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很多与汉族人不一样,汉族人热衷于欣赏了解少数民族习俗,增长见识,满足好奇心很正常,为什么会热,因为汉人太多了,估计少数民族人也对汉族的一些风俗好奇,只是少数民族人数太少,热不起来!
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满足,原来的习俗因为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淘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在是地球村,世界是发展共同体,不可能有桃花源,所以少数民族其实也可以与时俱进,为什么他们还保留着很多原来的习俗,一方面是老一辈的习惯不会改变(情怀和观念),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可以吸引旅游赚钱!符合城市人回归感受传统、质朴生活的需要!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文明)的一部分,它无关乎经济水平的提升,我们需要把它保存下来,国家在鼓励支持少数民族的习俗保留和保护!当然还有一部分习俗在消亡,因为有些习俗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老一辈人(有情怀的人)的逐渐离开,年轻一代愿意学习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可以理解,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终将被时代淘汰),自然而然就逐渐消亡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