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康乃馨的病虫害较多,应该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康乃馨,植株,土壤康乃馨的病虫害较多,应该怎样进行有效防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合理的施药方法:在施药时尽量做到全面、认真。康乃馨病虫害防治以喷雾为主,在操作中应做到不漏喷,一株且整株喷洒要均匀。由于康乃馨表面蜡质厚,药剂不易黏附,喷雾时雾滴要细,喷枪和植株距离要合适,也可在使用农药时加入一定量的黏着剂提高药剂在康乃馨植株表面的黏附性。此外结合康乃馨保护地栽培的特点,烟剂的使用既能起到较好的防效,又能节省大量投入,应被广泛采用。
3.掌握施药适期:在加强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虫情及气候条件决定施用时间。如对于鱗翅目食叶害虫的防治,在3月龄以前防治最佳。
4.定期用药:对于栽培中的康乃馨必须定期喷洒农药。一般来说在夏秋季每7~10天喷1次,冬春季10~14天喷1次,病虫发生严重时可3~5天喷1次。
5.农药的合理轮用混用:农药轮用可以抑制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混用既有利于防止产生抗药性,也有利于控制同一时期内发生的几种病虫害,节省劳力,扩大农药使用范围。例如春季可在防治叶斑病药剂中混入氧化乐果,防治蚜虫、蓟马,而在秋季加入克螨特可减少螨的危害。但在农药混用时要考虑到对病虫害的药效以及混用后是否有增效或消抗作用。
6.掌握药剂特性,避免药害:康乃馨对有些药剂较为敏感,易造成斑点、皱缩、花瓣褪色,影响切花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土壤消毒剂对康乃馨的药害应特别加以注意。
(四)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1.康乃馨病毒病:康乃馨病毒种类很多,目前发生较普遍的如下。
(1)康乃馨叶脉斑驳病:
①发病症状:康乃馨叶脉斑驳病病毒侵染康乃馨、中国石竹和美国石竹,均产生系统性花叶,冬季老叶常出现隐症现象。花瓣上出现变色斑点,在红色大花品种上症状特别明显。
②发病规律:康乃馨叶脉斑驳病病毒是该病的病原。由汁液传播,也可以由桃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播,在园艺操作过程中(如切花、摘芽、剪枝等),工具和手也能传播病毒。带毒苗木可进行远距离传播。叶脉斑驳病发生的轻重与蚜虫种群的高峰期密切相关。蚜虫种群发生的高峰过后叶脉斑驳病发生严重。
(2)康乃馨坏死斑点病
①发病症状:康乃馨被康乃馨坏死斑点病病毒侵染后,康乃馨植株中部的叶片上有灰白色、淡黄色坏死斑驳,或不规则的条斑及条纹。植株下部叶片症状和中部的一样,但坏死斑为紫红色。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枯萎坏死。
②发病规律:康乃馨坏死斑点病病毒是坏死斑病的病原。由桃蚜作非持久性传播,也可以由汁液传播,但汁液传播成功率很低。康乃馨坏死斑点病病毒还能侵染美国石竹等植物。
(3)康乃馨潜隐病
①发病症状:康乃馨被该病毒侵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或有轻微的花叶症状。但康乃蓉潜隐病病毒与康乃馨叶脉斑驳病病毒复合侵染时会产生花叶症状。
②发病规律:康乃馨潜隐病病毒是该病的病原。由汁液传播,也可以由桃蚜作非持久性传播。该病毒能侵染康乃馨、美国石竹、石竹、白滨石竹等植物。
(4)康乃馨蚀环病
①发病症状:康乃馨蚀环病主要侵害康乃擎的叶片。在大花康乃馨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轮纹状、环状或宽条状坏死斑。当蚀环病病毒和康乃馨叶脉斑驳病病毒进行复合侵染时,这些症状更加明显。康乃馨苗期症状明显,高温季节有隐症现象。发病严重时,许多灰白色轮纹斑相互愈合变成大病斑,叶片卷曲、畸形。
②发病规律:康乃攀蚀环病毒由汁液、嫁接传播,也可以由桃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播。园艺操作过程中,工具、人手也可以传播。康乃馨种植过密造成病、健株叶片相互磨擦,可以加重病害的发生。蚀环病毒除侵染康乃馨以外,还侵染美国石竹、丹麦石竹等植物。
③防治方法:由于目前尚无一种对病毒有特效的药剂出现,因此对于康乃馨病毒主要是通过减少病毒侵染源、切断其传播途径等方法进行防治。防治措施如下。
A.实行严格的检疫:检疫主要是査验植株或种苗是否带毒,因为带毒种苗是康乃馨病毒远距离传播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新种植地区病毒病最重要的初侵染源。实行严格的检疫,可保证种苗无毒,从而有效地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B.拔除并销毁带病植株:带毒病株在病害发病初期称为中心病株,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并销毁,以延缓或阻止病害流行。
C.防治传毒介体:蚜虫是康乃病毒主要的传播介体,及时防治蚜虫是预防病毒病的有效手段。所以应定期喷洒氧化乐果、西维因等杀虫剂,并加强对大棚、温室防虫设施的检查,及时堵住可能进虫的通道。此外线虫也是重要的传毒介体,在茬间进行蒸汽灭菌或施用杀线虫剂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线虫,预防线虫传毒。
D.强化卫生意识:扦插、摘心、抹蕾及切花等操作时,对工具和手指应经常用肥皂水清洗、消毒,工作服要定期清洗,尽量减少人为造成的接触传染。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因为苋科、藜科等杂草是康乃馨病毒的自然寄主。
2.康乃馨细菌及真菌病:由镰刀菌引起的康乃馨枯萎病是主要病害,发病率为30%~40%,此外康乃馨灰霉病和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也普遍存在,但为害较轻。
(1)康乃馨镰刀菌枯萎病
①发病症状:初期表现为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常造成植株的一侧枝枯萎,最终导致整株死亡。在枯死过程中,植株叶色变黄,最后呈稻草色,同时根茎表面腐烂。将受侵染的植株茎削开,可见维管東有变褐的条纹,从根部一直向上延伸。
②发病规律:主要是通过根部伤口侵入,生长势弱或感染病毒的植株极易被侵染。病菌可通过根系传播到邻近植株,表现由中心感病株引起四周成片死亡的现象。病原菌在土壤中或栽培基质的病残体中越冬,土壤中一旦有病菌侵入很难清除。
③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去除周围带菌土壤并进行消毒;种植前用多菌灵500倍液灌根;用抑菌土处理土壤;田间操作时尽量避免损伤植株根部。
(2)康乃馨叶斑病
①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茎,花蕾,花瓣也会受害。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初为淡绿色水渍状小圆斑,后变紫色,以后随病斑的扩大形成中央白色、边缘褐色,呈近圆形或半圆形病斑,直径5毫米左右。严重时叶部病斑愈合成片,斑点之间组织变黄、枯萎,整片叶枯死,呈枯草色。
②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飞溅传播,从伤口和气孔侵入植株。在25℃、叶面有几个小时湿润的条件下十分有利于侵入。
上一篇:怎样能克服恐飞心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