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地球生态系统遭到崩溃式的破坏,那么最先破坏的是生态系统的那一环?
小行星,地球,人类如果地球生态系统遭到崩溃式的破坏,那么最先破坏的是生态系统的那一环?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地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先反应的是哪一个环节,接下来又会是什么,其中会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反应在人类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预兆和危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食物链最高端的那一环,其实最脆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阳系的很多“彗星”都是来源于“小行星带”,甚至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主要就是“彗星”带来的。不仅仅是“彗星”,我们平时看到的流星,包括掉到地球上的陨石,大部分都是来自“小行星带”。
是不是所有的“小行星”都对地球有威胁的?
有科学家认为,当年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是一颗来自“小行星带”的小行星的撞击导致的,这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观点。其实地球每天都在遭受小行星的撞击,只不过大部分都非常小,小到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就被烧成灰了,所以对地球生命构不成什么威胁,真正要担心的是那些体积较大的小行星。
图解:“小行星”的撞击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最近的一次比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发生在2013年的俄罗斯,那颗“小行星”直径大概有20米,当时在距离地面23千米的大气层发生了爆炸,虽然还没有到达地面就爆炸了,但是它的威力却是相当大的,它的能量相当于20颗广岛原子弹,即使是这么高的地方,冲击波还是震碎了很多建筑的窗户。这也是自当年“通古斯大爆炸”之后,一个多世纪以来有记录的最大的“小行星”撞击事件。
2013年俄罗斯流星撞击事件
“通古斯大爆炸”之谜?
关于“通古斯大爆炸”一直存在很多猜测,至今也是个谜,甚至还有人说是“特斯拉”(就是推广交流电那个),在搞秘密实验,不过这些基本上都是不靠谱的猜测。
目前公认的还是认为这是一起“小行星”撞击事件,因为确实发现有撞击坑,而且根据推测当时的撞击物体的密度比水低,且易挥发,“小行星”(即是彗星),上面主要是由水、氨、甲烷等构成的冰块,所以正好满足这些特点。这次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000倍,在人类近代史上属于比较有威胁的一次撞击。
“潜在类小行星”有多少呢?
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计算,把那些对地球威胁较大的“小行星”称为“潜在威胁小行星”,它们的直径至少在140米以上,而且其轨道与地球轨道最近的距离不到0.05AU(0.05个天文单位),已经非常近了,这种“小行星”如果有一颗撞到地球,威力将超过20000颗广岛原子弹。根据目前的数据统计,全球共发现“潜在威胁小行星”将近有2000颗,不过这种撞击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的,一般要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才有一次。
什么是2019 OK事件?
今年差点撞上地球的“小行星·2019 OK”它的直径有57~130米,虽然它还算不上“潜在威胁小行星”,但它比“俄罗斯·流星撞击事件”那个要大好几倍,如果它当时撞上地球,能量不会低于“通古斯大爆炸”,好在它最终没有进入地球大气层,而是和地球擦肩而过。
“小行星·2019 OK ”与地球擦肩而过
据欧洲航天局公布,近期对人类可能产生威胁的“小行星”就有4颗,其中危险程度最高的那颗它的直径大约是50米,它在100年内撞击地球的概率高达1/2000,不过只要是这些已经被发现的问题都还不大,因为早早就被监控了,一旦发现势头不妙,人类就会提前进行干预,比如发射卫星绕着它转转,干扰它的轨道,或者干脆把它撞偏了虽然这些方法目前还没有实际用过,总之还是有办法,真正怕的是那种像“2019 OK”那样,提前一天才发现,这要是完全正中地球,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是微生体系,微生体系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支撑和供养体系,因为地球环境污染首先会导致微生基因的异变和微生物种的灭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想人过好这个地球上的生活。从长远利益来看。人类贪懒和贪婪的欲望,生活的价值观都要改变。现在没房没车这家人就得绝后。中华民族传统的那个节俭理念。已经忘记的无影无踪。道德的教育早已丧失。人类还有未来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吃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传统古典中医与学院中医的区别是什么?中医传承的难点主要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