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能预测全球疫情的最后的走向吗?
疫情,国家,医院能预测全球疫情的最后的走向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三,方舱医院建设启用之前曾有三个“顾虑”:
顾虑之一:患者是否愿意入住方舱。轻症病人从家庭、社区中收到方舱医院,消除了病人传染家人的担心,方舱里可以提供床位和基本、规范的医疗保障,就没有理由不来,而且应当愿意来。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顾虑之二:交叉感染问题。患者都是同一种病毒感染,对于本病没有交叉感染问题;对有可能出现的流感的交叉感染,已规定所有入方舱的病人之前都要做流感检测,是流感就不收到方舱医院里;同时,规定方舱里的患者都要戴口罩,也可起到阻隔作用;工作人员在病区环境中实行全面防护。以上措施使方舱医院在院内感染问题上并不弱于正规医院。
顾虑之三: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方舱实际上就是轻症患者的社区。上千人集中在一个大空间里,难免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且可能相互影响,形成事端、事件。我们建议在方舱里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和组织作用;同时挂起国旗、党旗,唤起每个患者的公民意识,让大家意识到,要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方舱中还设有图书架、读书角、小课桌、电视区等,丰富患者的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实际结果是,方舱中大家其乐融融,成了当时唯一能跳“群体广场舞”的地方,还组织起了广播操、“群体八段锦”。方舱里医患关系融洽,患者出舱时医患之间、患者之间两情依依,患者对国家、对医务人员深存感念之心。
方舱医院的创新举措可转化为国家常态备急方案,并可应用到全球疫情防控之中
新华社记者:方舱医院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可,认为是决胜一招,当初启用时有哪些故事?
王辰:方舱医院建设得益于专业的判断、果断的拍板和集体的力量。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决策和推动下,武汉当地以及各方面力量迅速行动起来,使方舱医院在短时间内建成启用。中央领导的果断决策、医疗卫生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集体的力量使方舱医院成为此次抗疫中的重大创新之举。
方舱医院成为一种应对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的新模式,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总结,这有助于我国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比如,今后在建设新的会展中心、体育馆、火车站等时,完全可以在空间布局、通风系统、相关设施接口上进行相关设计,做好预留,而且应当成为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国家标准。
方舱医院相继休舱后,16家方舱医院送给了我16张工作证作为纪念,我至为珍惜,这是最大的褒奖。
新华社记者:现在疫情在全球很多国家流行,有的国家已借鉴了方舱医院模式,您如何看?
王辰:方舱庇护医院可以作为成熟有用的经验,运用到今后大的疫情防控之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具备大流行特征,世界各国在对疫情的应对中可以借鉴这个经验。我们奔赴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国际应急援助的专家团队,已向当地提出了建设启用方舱医院的建议,这是一个适用有效的中国方案。
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是当前关键任务
新华社记者:您现在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王辰:目前武汉仍有1.1万多名患者在院治疗,其中重症3000多例、危重症600多例,当前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地体现当代医学水平,有效降低病亡率。如果说2月14日以前,我的主要任务是方舱医院的建设使用,那么2月14日以后,主要工作逐渐转向了危重病人救治。在当前的疫情阶段,危重病人救治、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和科研攻关应该是我的三大重点工作,其中,做好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是眼下为今后实现科学防控必须完成的极为紧迫的关键任务。
新华社记者:为什么这一流行病学调查是当前关键任务?
王辰: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传播与致病规律还远未深入掌握,而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是把握这一疾病流行规律的最关键科学证据,是对进一步防控措施作出科学决策的最重要依据。
现在,没有人知道这种2019冠状病毒疾病是像SARS一样戛然而止、倏然而去?还是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间断流行?或同乙肝一样可长期存在于一部分缺乏足够对之免疫力的人体,进而传染其他人?还有无其他情况?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回答这些问题,而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观察并在今后动态观察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与免疫状态,得知其传播与发病规律,据以制定防控方略。
当前,就总体而言,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此时须及时、立即调查以武汉为代表的疫情严重地区和其他代表性地区的人群中核酸与血清抗体的基线情况,今后动态把握。
这一调查之重要,应当讲,无以复加,将对防控方略、措施是否专业产生直接影响。要实施好,除了在专业上严格设计、实施外,必须有行政上的坚定支持,有关部门必须深刻认识这项调查的意义,意识到这是提高当前疫情防控这一关键社会治理水平与能力的关键一招。现在时间已经很紧,不能再耽误了,再晚启动就失去了对当前基线水平的评估意义。一旦人群开始流动、复工复产复学之后,情况就会发生变化,难以前后对比,而这种对比对于判断疫情走向至为重要。尊重科学,尊重专业性,这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在疫情防控中必须加强的基本态度。
新华社记者:推进流行病学调查是否有难度?
王辰:这个调查对个人、对家庭、对单位、对社区、对社会都是至为重要的事,可以充分了解个人、某个局部和社会的疾病状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传染病有效防控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摸清疾病规律、公开透明,让大家知道疾病、疫情是什么状况,到什么程度了,整个社会据之采取从个体到群体的协同行动,这样才能有效地医治疾病,控制传播。如果是我和我所负责的单位,我会非常积极地要求进行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这像体检一样,是一种福利。
如果通过调查能够发现一些带毒者、隐性感染者、慢性感染者的话,对他本人、家庭、所在单位和社区,乃至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都有至为重要的意义,可据以采取对应措施。对于今后疫苗的接种指征和策略,也应当基于个人抗体水平和人群的抗体流行病学状况。
在此,我呼吁,要形成社会共识:抗体流行病学调查对个体和家庭、单位、社会都是件大好事,大家应该积极配合和推动。
全球大流行已成必然,要预先考虑“防止输入”的有效措施
新华社记者:如何看待疫情发展下一步趋势?
王辰:新冠病毒当前有强的传染性和相对较强的致病性,今后,在人体这一新宿主中会有一个时期变异得比较明显以适应新的宿主环境,在形成相对稳态之前,往往表现出多种情况。在传播过程中,病毒还会遇到不同的传播干预方式、宿主不同的内环境与治疗措施,因而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现在来看,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在趋势上已经看得很清楚。我国采取了严厉的社会管控措施,有些国家没有这样的条件和力度。我国现在既有内部产生病例的压力,下一步很严峻的就是面临着外部输入的压力。对此,要预先考虑、谋划好防止输入的有效、适用措施。
上一篇:疫情期间,女生们在家都穿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