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金庸笔下那些名门正派反而几乎都是无能无德无脑之辈,为何这么写?
正派,名门,都是金庸笔下那些名门正派反而几乎都是无能无德无脑之辈,为何这么写?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金庸笔下那些名门正派反而几乎都是无能无德无脑之辈,为何这么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都无法唤醒装睡的人。
这句话用来形容金庸笔下的那些名门正派最贴切不过。名门正派往往都是一群装聋卖傻的利己主义者,比如像华山派的岳不群,嵩山派的左冷禅。这些人没脑子吗?
非也非也,他们只是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时刻把自己扮成傻啦吧唧的样子。同时,作为名门正派,他们必须要保持一种“大家闺秀的”样子,气场上要表现的大度一点,所以,装傻是最好的方式。
说名门正派无能,此话有点严重。因为无论是名门正派还是旁门左道,向来都是平庸者居多,佼佼者是少数。因为名门正派的数量多,所以平庸者也就多,才给人造成名门正派多是无脑无能的感觉。
再就是那些名门正派因为派系众多,彼此之间经常争夺利益,搞得关系十分复杂。俗话说“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切必趋邪”,整天沉迷于勾心斗角的利益斗争,势必会左右人的心智判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界上有许多的名门正派都是道貌岸然,说的是仁义礼智信,做的都是见不得光的事情。华丽外衣下大都裹着肮脏的灵魂。金庸早把这些人看透,于是让这些人粉墨登场暗然离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武侠小说里的里的名门正派有特定的象征,表面上是占据江湖地位的名门正派,其实是保守,不思进取,维持自己的江湖地位,打击新生势力。他们没有大恶,打架杀人之前还爱摆道理,明明没有本事,却爱装模作样,往往在早中期把主角虐的比较惨。这样写自然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绝对化了就成了爽文,迎合了人们都喜欢看屌丝崛起,豪门衰败,依靠奇遇不劳而获的心理,金庸先生的小说在二者的平衡上做得更有技巧,但是还是有一些爽文的成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金庸先生他的笔下出现的人物描写不得不得不佩服。比如中原武林人士始终把自己装扮为武林正道做的事情偷鸡摸狗,而有些邪教不邪。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老邪不邪,天龙八部里的邪教不邪反而连少林和武当都不分青红皂白。包惜弱和李萍的人身经历和培育郭静,杨康俩主人翁的整个故事鲜明对照环境造人,不必细说。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去研究有很大价值不能去研究历史价值。否则误导人们歪曲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西方人来说,不善即恶,所以很多英雄的电影,都有个固定的对手。
但是东方不同,善恶只是一种选择,可以善也可能恶。人们不该以人的来处与出生,来判断一个人的善恶,而应当关注他的行为。无德最好是无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鲁迅说过“肯以本色示人者,必有禅心和定力,所以,伪名儒不如真名妓”,意思是,能够把自己原本的面貌向别人坦诚(非常自然的坦诚,没有丝毫的扭捏和遮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金庸笔下那些反派人物比一些正派人物更动人,如欧阳锋、明教那些“魔头”、鸠摩智等,他们更真实,更接近人性,而所谓的这些反派到结尾都被得到180度的认可,与一些“”正派”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读者造成强烈震撼的艺术效果,正如“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
再来看所谓的“正派”人物,因为正派人物有一个固定沿袭的评判标准,如果金庸按照固定标准刻画正面人物,那就是一个简单的好人,那读者便会觉得索然无味,金庸写小说要兼顾流畅好读的效果,所以描写成一个复杂的好人,如灭绝师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一些正派人物无德无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