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谋士是哪一位?他的成功体现在哪些方面?
谋士,姜子牙,楚国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谋士是哪一位?他的成功体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波操作神奇阿,给曹操表明心意,我不会投靠袁绍了,后路都断了,再变相的拍拍马屁,哪个领导不受用呢?
辅佐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
“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
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说明贾诩的军事才能也很卓越,总在关键时刻提出正确的建议。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
“离间他们。”
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又改变了三国局势。
支持曹丕,站队正确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
“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
“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
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
他的建议总是关键又犀利。
急流勇退,位列三公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未达到预期战果。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
“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
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
同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贾穆袭爵。
多年后,贾诩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白居易:天下论智计并归贾氏也。
这样的一生波澜壮阔,当得上是算无遗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张良算是最优秀的谋士了。他算是较早一批跟随高祖打天下的一批人,高祖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我认为身为人臣,最重要几点:1、辅佐的主公最后能够一番作为。2、自己的功绩能够让其他谋士所折服。3、生前身后名,死之后也能够有很好的名声,不会近神鬼之名,也不会遗臭万年。人这一生最难的就是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但我认为张良做到了,他不仅辅佐高祖问鼎天下,高祖手下等人也十分佩服张良,再者张良急流勇退,没有在像韩信等人一样最后死于不明不白。张良并没有像诸葛亮那样包含争议,他的形象现在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我觉得有很多人不知道“孺子可教”这句话是出自于张良身上的。所以张良的形象隐隐的存在于人们心中,且留下的都是张良好的形象。诸葛亮,司马懿等人都有褒贬不一的看法,其他的谋士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不让人认可的方面,而正是因为对于张良的记载偏少,且都是好的形象,所以他的形象是清白的。所以我认为张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谋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谋士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张仪。
张仪早年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术,秦惠王时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秦以一国之力对付六国联盟几乎不可能,所以,各个击破是秦的首选战略。而六国中势力最强的是楚国,同时楚国也是合纵长,擒贼先擒王,先搞定楚国就成了关键。
张仪到了楚国不卑不亢,和楚怀王据理力争,提出秦国愿拿六百里土地换楚国和齐国断交。楚怀王本来也没有坚定的决心来对于秦国,只是被其他几个国家强架上去这个合纵长的位置,现在秦国居然愿意奉送六百里土地,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无非就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这么好的事情送上门来,楚怀王何乐而不为呢?
楚国就这样在张仪的三寸之舌说服下同齐国断交,要知道,楚国和齐国是六国中势力最强的两个国家,大哥和二哥都闹翻了,其它几个国家也起不了太大的风浪。
当楚国向秦国索要六百里土地的时候,张仪手指当年秦惠王赐予他的六里土地说:“这个就是六百里土地,你们拿去吧”,楚国说“这明明只有六里,怎么就变成了六百里”?张仪说到“这块土地的名字就叫六百里,是我自己取的”。
秦惠王知道了此事,当即笑掉了大牙,楚国经过这样的羞辱岂能善罢甘休,于是跟秦国打了起来,楚国一个国家哪能干得过秦国,结果打三场败三场。
用最小的甚至说几乎没用的代价成功取得了秦国想要的结果。你们说张仪成不成功?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话说楚国打三场败三场,但是,楚国毕竟是强国,又地处当时富饶的长江流域,秦国也没办法一下子打垮楚国,于是决定先稳住楚国,不让它在秦国灭其它小国时插手,这样就先把其他小国收拾了再说。那么,现在派谁去出使楚国呢?当然还是张仪。
楚怀王对张仪可谓是恨透了,巴不得把他碎尸万段,但是,张仪又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楚怀王。
上一篇:大学饭堂里,两名男生用什么样的神操作可以支走相互喂饭的情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