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魏延会像诸葛亮预测的谋反吗?要是他不死,会争蜀国的军权吗?
蜀汉,军权,他的魏延会像诸葛亮预测的谋反吗?要是他不死,会争蜀国的军权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时期,蜀汉的魏延始终是一个比较充满争议的人物。由于其能力的出众,故而其在蜀汉后期凋零的阵营当中属于“鹤立鸡群”的存在,同时又因为其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的艺术化处理,而被人们认为是一个难以驾驭,脑有“反骨”之人。
那么关于魏延之死,实际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核心问题便是魏延究竟有没有造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当时的情况,深入的进行分析一下。
一、促使魏延可能造反的几个要素
对于蜀汉,魏延是一个将军,而对于我们后世,魏延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政治人物。对于政治人物的分析,必须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来进行判断,而不是单纯的想与不想的问题。那么魏延造反可能牵涉那些因素呢?
这里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首先是诸葛亮生前对于魏延的态度,究竟魏延在蜀汉是否受到了打压,而存在不平之心;其次,是魏延最大的政治对手究竟是谁,有没有必要通过造反来打败这个对手;第三,魏延造反究竟有多少胜算。
唯有把这三个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我们才能最终确定魏延当时所面临的形势,进而明确他到底有没有造反。因为,唯有遭到打压心中不忿,魏延才有造反的情绪动机;唯有明确魏延的政治对手的情况,才能判断魏延可能采取的手段;唯有明确其造反的胜算,才能最终确定其是否会走上造反之路!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着这几个要素来进行全面分析。
二、魏延是否遭到了诸葛亮的打压
我们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会形成一种印象,即诸葛亮生前始终对魏延抱有一种压制、警惕、防范的态度,在伐魏的问题上多次否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且在死后又留有遗计命马岱最终斩杀魏延。那么事实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一看魏延在诸葛亮主政时期所担任的职务:丞相府司马和凉州刺史!
首先说丞相府司马。这实际上是丞相府内设官职,其主要的职能是参赞军议,在最终确定战争方案层面具有丞相府属官之中第一发言权。那么,诸葛亮肯让魏延担任自己的丞相府内部属官,可见其对于魏延还是比较信任的;而魏延的地位又是参赞军务的第一人,那就说明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能力是极为重视的。
其次再说凉州刺史。凉州实际上是属于曹魏集团的控制区域,但是这一区域恰恰就是诸葛亮北伐时期的重要目标,是夺取关中的跳板!那么把魏延放在这个位置上寓意就很深刻了:说明魏延将是其未来重点培养攻取并坐镇凉州的重要将领!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能够发现,诸葛亮对于魏延不仅没有打压,而是极为倚重并且还期望对其加以培养。
三、魏延的最大政敌是谁
根据《三国志》陈寿的记载,魏延一生桀骜不驯与周遭官员同僚关系一向不好,而这些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能够对构成致命的威胁: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
杨仪此人能力极强,每逢诸葛亮出征都会把军队调度、粮草供应、辎重车辆等相关繁杂的保障工作交给杨仪,而杨仪每一次都能够极为妥当的完成。也正因为如此,杨仪在丞相府的地位实际上和魏延属于旗鼓相当。
但是非常不巧的是,杨仪此人却是出了名的心胸狭隘,对人更是锱铢必较、睚眦必报!那么这样一个人在丞相府内与性格强势的魏延共事,两个人算是针尖对麦芒成为了死敌。而在这过程中诸葛亮态度始终保持中立,一方面是其为人公允,情感上没有任何的偏向;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让两个人相互争斗而自己居中制衡的意思。正是在诸葛亮这般放任之下,使得魏延和杨仪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但是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杨仪虽然深受诸葛亮的看重,但是其并非权臣,在朝中也没有党羽,所以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同时杨仪只是诸葛亮倚重的人物,而非刘禅倚重的人物,这一点很重要!
那么综上所述,对付杨仪这样一个人,魏延当然并非只有造反夺权一条路可以走!
四、魏延造反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如果魏延真的造反,其成功的几率问题。
首先,魏延的核心力量。魏延在蜀汉集团当中实际上是一个纯粹的武将,而且是桀骜不驯的武将。这样一个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孤城”,在朝没有党羽,在民间也没有蜀中豪族的支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际掌控的力量不过就是千余人的部曲队伍。依靠这样一支队伍队伍想要造反成功,恐怕比诸葛亮北伐还要难吧?
其次,魏延造反的时机。按照历史,魏延如果真的造反,应该是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而当时的蜀汉政权实际上是比较稳固的,尤其是还有能力北伐曹魏,可见其整体军事实力是比较强的。而魏延本人并不能控制蜀汉大部分军队,所以在硬实力对比上明显处于下风。而从后来的历史判断,魏延在返回成都的途中,麾下部队纷纷逃散,可见当时蜀汉政权无论在军力上还是政治民心上都可以碾压魏延。
那么,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可以看出,魏延在造反一途上,既没有“人和”也没有“天时”,至于“地利”,毫无疑问更在蜀汉一边,所以其造反成功的可能性简直就是微乎其微。
五、定论
综合前文三大点,我们可以看出魏延没有受到诸葛亮的打压,首先就没有造反的情绪驱动;其次对付杨仪这个人,魏延也并非只有造反一条路可以走,其明显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第三,魏延造反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而魏延本人乃是大将之材,如此清楚的态势他难道会分析不清楚吗?所以,基本可以定论,他不会造反!
所以,这样我们反过来推导,就可以知道:魏延实际上是被诬陷的,杨仪只不过是先一步到了成都,给刘禅造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使得魏延直接被钉死在造反的“耻辱柱”上,最终导致了魏延兵败被杀。
六、假设魏延不死又会是什么结果
那么,要是杨仪的阴谋败露,而魏延并未身死,其后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他一定会争夺蜀汉的军事大权,但结果一定会失败!
魏延之所以会争军权,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是蜀汉资历最老,能力最强的武将了!依照他的性格,自然是“舍我其谁”,这个位置必然该我来坐!
但是,同样是因为魏延的性格,其本身并不能得到文官、武将一系的完全认可,或者说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可;由于其身为“孤臣”,所以在政治上又没有特定利益集团的支持,这种先天的缺陷必然导致最终争权失败。
既然争不到,而你魏延偏偏还要去争,那么最终也必然会落得个身死的结果!
好,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是华夏问长安,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喜欢我就关注我!
上一篇:非常时期,都是什么人在赚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