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魏延会像诸葛亮预测的谋反吗?要是他不死,会争蜀国的军权吗?
蜀汉,军权,他的魏延会像诸葛亮预测的谋反吗?要是他不死,会争蜀国的军权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政治斗争,一个长期执政的实权人物不能允许对自己权力架构有威胁的接班人存在,魏延是必须反的,不反也得扣上有反骨帽子让他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上没有这事,所以只能谈演义
演义的话,原文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孔明曰:“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前一句“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看上去也是魏延不忠的理由之一,实际没什么说服力。因为就在同一回中:
金旋走至城边,城上乱箭射下。旋惊视之,见巩志立于城上曰:“汝不顺天时,自取败亡,吾与百姓自降刘矣。”言未毕,一箭射中金旋面门,坠于马下,军士割头献张飞。巩志出城纳降,飞就令巩志赍印绶,往桂阳见玄德。玄德大喜,遂令巩志代金旋之职。
巩志同样是杀主献城,甚至性质比魏延还要恶劣(韩玄旁白描述“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杀他是众望所归,金旋没有这类评价。)但投降后的待遇和魏延截然不同,不仅没有受惩罚还得了太守职位。
所以诸葛亮要杀魏延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理由:脑后有反骨
因为脑后有反骨,所以久后必反。
和的卢马必定妨主一个道理。简单粗暴的作者设定,不需要更多解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三国志丶魏延传》:诸葛亮死去,杨仪秘不发丧,让费祎去探测魏延的心志。魏延说:\"丞相虽然死了,现在还有我。丞相府的官属亲旧可以运丧回去安葬,我自当率领军队攻击敌人,怎么可以因为一个人的死去耽误国家的大事呢?况且我魏延是什么人?难道应当听从扬仪的指派,作断后的将军吗?\"于是就与费祎作谁去谁留的安排部署,让费祎亲笔签字与自己连名连署,以昭示各位将军。一一这就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魏延会像诸葛亮预测的那样谋反吗?还看《三国志丶魏延传》:\"秋天,诸葛亮病重,秘密地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作自己身死以后的退兵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第二拨断后,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全军可〈不管魏延〉自行退去。”从这份最原始的资料中,我们可以为诸葛亮洗去污垢,还其清白了,那就是诸葛亮并没有预测魏延造反,更没有像《三国演义》中写得那样,安排马岱诛杀魏延。但这份资料却显示,诸葛亮预见到魏延可能会不服从退兵安排,所以又安排姜维领兵第二拨断后。并且魏延确实是没有服从退兵安排。
关于魏延是否造反的问题,《三国志丶魏延传》专门为其辨诬,说:\"推测魏延的本意,他不向北投降曹魏而向南返回,只是想诛杀杨仪;平日里众位将领看法各有不同,希望舆论认定自己接替诸葛亮。魏延本意如此,不是想背叛。\"
那么人们为什么认为魏延会造成呢?其实也不光是罗贯中认为他会造反,从魏延当时的表现以及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还有他的性格来看,如果他当时不死,以后造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一〉先看魏延当时的表现。魏延作人员去留的安排布暑,并让费祎亲手签字和自己连署,费祎欺骗魏延说:\"让我回去劝解杨仪,他是文官不懂军事,一定不会违背你的命令的。\"费祎出门以后就飞马而去,魏延马上也后悔了,但是追赶费祎已经来不及了。当魏延探得楊仪等人按诸葛亮的布置退兵的时候,勃然大怒,趁杨仪还未行动便带领自己的部队径直南返,过去以后把栈道全部烧毁了。杨仪等人重新开山修路日夜兼程,还是落在了魏延的后边。魏延占据南谷口,迎击杨仪等,杨仪命令何平迎战。何平叱责魏延等人说:\"丞相刚死,尸身还没有凉,你们这些人怎么敢这样?\"魏延部下的士兵知道错在魏延,不听他的命令,全部跑散了。魏延只和自己的儿子几个人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杀了魏延。
魏延这样的表现就是:心中虽然没想造反,但是行动和造反没什么区别。
〈二〉再看当时人的评价。1、魏延、杨仪二人退兵路上,各自上表告对方叛变,后主刘禅拿不定主意,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董、蒋二人都保证杨仪,怀疑魏延。2、有一次费祎出使东吴,孙权喝酒醉了,问费祎:\"杨仪、魏延都是小人,虽然有鸡打明狗看门的益处,但既然任用了他们,就各有一定的势力,如果一旦间没有了诸葛亮,一定会为祸作乱的。你们这些人糊糊涂涂,不预先考虑这事情,难道不为子孙作长远打算吗?\"
现在的人看了一个\"镇守汉中“以及什么\"子午谷奇谋\",就把魏延捧上天,把诸葛亮摔下地,需知蒋琬、费祎、董允是诸葛亮之后西蜀公认的三大贤相,孙权就甭说了,这些人可都不保证魏延不造反的,孙权还说诸葛亮死后魏延一定会造反。
〈三〉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魏延这个人勇猛过人,又对士兵很好,所以常打胜仗,这是他的长处,但他矜持髙傲,说话做事总要压人一头。杨仪不躲避忍让他,他就与杨仪势同水火;诸葛亮不听他的分兵取长安计划,他就认为诸葛亮胆小,叹息遗憾自己的才能不能完全施展;诸葛亮死后楊仪等人按原计划退兵,他就烧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修造的栈道,还要领兵来攻打自己的军队。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行事,如果没人能够制得住他,他是真的会无法无天,咨意妄为的。
上一篇:非常时期,都是什么人在赚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