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创业,放弃传统思维,你怎么看?
农民,规模化,农业有人说,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创业,放弃传统思维,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规模化创业”对个体农民来说难如登天,因为“创业”需要项目、技术,而“规模化”则需要大笔资金。还是切实一些,各地政府应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如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等,并鼓励农民将自己的那几亩地,以出租、入股等形式,交给“新型农民”经营,自己则根据自身条件去干别的,实现双份收入,生活会好许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肯定的,在中国,如果再想依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过日子,只会过得越来越艰难,,甚至于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农业是一个大产业,牵涉面广,任何想单打独斗都无法改变中国农业的困顿不前的局面,没有大局意识,长远目光,难以成就大农业。发展农业,少不了土地,水,肥,药,劳动力'。(一)土地,小田块肯定难搞大农业,只有采取措施,把小田块集中起来,进行整治,形成大田块,统一管理,方能成功。(二)水利建设,,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没有完善的农田排灌设施,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局,搞农业就是一句空话。(三),肥料是农业的保证,要想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没有肥料的助力,产量肯定会大打折扣,获利肯定比登天还难,(四)农药的重要更是不容置喙,没有农药的支撑,农业生产将无从谈起。(五)农业的主要成本来自劳动力,,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降低劳动力成本,使用农业机械化势在必然,大田块,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正是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一展身手的好机会,还有农业生产只要规模化,才能采用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才能为农业生产丰产,稳产,丰收提供条件,以上种种,都不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能做到的。所以讲,农民,农村,农业的根本出路只有实行规模化,集团化,商品化,才能把中国的农业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民的根本出路还是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规模化是趋势,但不是所有的农民都适合规模化,有些地区土地资源紧张或基础设施落后就没办法规模化,但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搞一些特色创业,比如说山区的一些野生特产、或原生态种植、养殖,手工艺品等等,随着5G网络的商业化,信息传播进一步加强加快距离不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了,“小而美”反而竞争少利润高客户群体稳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规模化创业是一种趋势,也是国家引导的一种形式。发展农业,创新农业,利用农业,共同富裕。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年轻人在家种地的越来越少,慢慢变成了地多人少的情况。试想一下,到那时怎么办?肯定需要农业创新,让大片土地灵活运转起来,为个人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还真是,虽然我们国家经历了集体经济后才决定把土地分包给农民的,也是这个举动让全国人才吃饱饭的。但现在的环境不一样了,农业是要和全世界竞争的,现在粮食价格国内就比国外高,年年返倾销为了保护农民,国外的粮食近来了,农民就赔死了。国外的粮食为什么便宜,主要就是机械化成都高,而机械化就需要大面积的作业,小地块根本施展不开。所以农民最终还得走规模化的生产,而且国家在这上面已经开始实施,像现在的合作社,公司去流转土地,都是这样考虑的。而且规模化容易形成品牌效应,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规模化是农民最终的出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规模化是大道理,依我看农民的根本出路在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千万不要搞一刀切。比如;这些年的城镇化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有一少部分农民住进城镇区越住越穷,根本不适应另外一种生活,没有钱根本无法生存,过惯了自家地,自己种自己安排,抽出时间搞点小收入,先不先吃不愁穿不愁。可当农民住进城镇没有劳作,没有能挣钱的地方没有收入,很容易变成“懒虫”,反倒难以生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