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把一个人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应该是什么?
自己的,人生,阶段把一个人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应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学习养生放下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但60岁之后就不妨多学习一些养生,令自己愉悦的“无用”事情,放下一些自己做不到的想法,少管一些自己无能为力的闲事儿,让自己自在一些。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少年早立志,中年多奋斗,老年都放下。现实中人生百态,自己的路自己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实践,总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个阶段,十六岁前为童年,此时是培养习惯的时候。十六岁到五十八岁是青年,此时应树立目标发奋人生做出让自己不后悔的事。第三阶段老年五十八岁以后为休息的时候,在此时修养身体,多读书,充实自己,不让自己老糊涂了不分是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初来乍到,远大理想,死不瞑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搜索期、成长期、收获期,我想这不只是可以说人生这样去划分,自然界的万物也可以这样去划分吧
1、搜索期。顾明思义就是试探着寻找。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没有方向。既要探路,又要辨别方向,仅仅用“迷茫”两字是无法形容此时的感受
2、成长期。当你成功的经过第一个阶段,找到你人生的方向,恭喜你,你开始进入成长期,成长期也可以理解成:付出期。因为你要健康的成长,不仅仅是吃喝拉撒,你还要坚持锻炼等等。在这些付出基础上,才能顺利度过成长期。
3、收获期。我无法清晰的去描述这个阶段的感受,就像马云吐槽说:一个月赚几十个亿太痛苦了。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论语》将人生分为六个阶段
十有五而立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给自己的人生画的六个挂象,这六个挂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生参考。
十有五而立志于学:
到了15岁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该去学习什么,该往哪个方向去学习,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将来要去做什么?就要知道你来到这个世界将来是要做什么的了,可我们想想自己,想想现在的社会和现实,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对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的迷失让我们自己都感觉到人生的诸多无奈。
三十而立:
15岁的时候确定了自己该学习什么,要朝什么方向去学习努力和发展,到了30岁的时候,有了15年的努力和摸索,你也该知道自己在某个方面可以确定下来好好的发展了。走了15年了,大概可以归纳出自己的人生有几个原则可以好好的去遵循了。
四十而不惑:
确定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经过了10年的实践,看到了自己的成效怎么样?你就知道了明白自己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下去了。不惑并不是说到了四十岁什么都不疑惑了,不是的,是对自己人生所确定下来的原则不惑,不再怀疑自己的决定。其他的事情还是惑的。孔子是主张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如果是四十什么都不惑了,那就什么都不用学了。四十岁,我只对我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方向和所要学的东西而不惑,我要下定决心去做自己的要做的事情。就这样走下去就可以了。
五十知天命:
一个人活到50岁,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你一路走来,好像都有一只手在安排,你这一路走来就造成你今天的这个样子,跑都跑不掉,你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你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成果,《易经》告诉我们每20年就会变一次。你看看我们经常说的世代交替差不多也是20年一变。每一个人要替自己的命运负百分百的责任。假如你现在30岁,你就要替你将来50岁的时候负责任,一个人到了50岁,你就知道不怨天不尤人,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50岁就知道一句话而已,什么叫天命,就是一句话而已,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你有什么样的命。命是由谁造的,是自己造的,是我造的这样命,那我抱怨,抱怨谁?有什么好抱怨,到这个时候你该知道自己的命了,该认了,能不能重来,不能了,人生最大的奥妙就是不能重来。想想自己,很快就到30而立的时期了,将来自己的命是什么样的呢?我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全部的责任,所以自己应该好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命不要听天由命
上一篇:每次吵架老公啥事没有,该吃吃该喝喝,有跟我家这种情况一样的吗?你怎么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