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新红学鼻祖胡适最厌恶的《红楼梦》人物是林黛玉?
胡适,红楼梦,林黛玉如何看待新红学鼻祖胡适最厌恶的《红楼梦》人物是林黛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贾宝玉家大院有穿龙绣装的人物出现,封建社会规定绣龙服是皇家专用服饰,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贾宝玉家过年祭祖里的描写:抱厦前上面悬着只有皇帝家才能挂的九龙金匾。贾宝玉家大院满院子跑太医,太医是干啥工作的?学过历史和会查字典的同学都知道。满院子跑太医的地方除了皇宫就是太医院。贾宝玉家大院到处都是进贡的用品,就连过年放的烟火也是各处进贡的。进贡: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给皇帝送东西称为进贡,皇帝给别人东西叫赏赐。
这些历史常识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测和推理思考,历史常识都不知道的红学家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再看看汉语文学常识:
历史记载曹寅号“雪樵”, 胡周先生说曹寅有个孙子号“雪芹”,当然曹寅家族的家谱里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按胡周先生说法就是一个号:雪樵,一个号:雪芹,爷俩成哥俩。《红楼梦》书里说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告诉广大读者,中华民族是百善孝为先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名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结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刚说完,红学家就让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脸,曹雪芹对其爷爷曹寅的名讳从来不避开,《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寅”字。红学家这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无孝顺可言。还装模作样在书里告诉林黛玉要知道为尊者名讳的传统。
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红学家竟然没了人性常识:
红学家说《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家为背景原型写成的小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结果悲催了。老仆焦大的嘴骂起人来可以说是很黑的,因为他用汉语言中凶狠,恶毒的话在骂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是当着贾宝玉和王熙凤及很多族人的面骂的。红学家让曹雪芹自己写书自己去捡骂,不要脸的极端表现,红学家看来是不要脸习惯了!
《红楼梦》书里最狠毒的是柳湘莲的跌足骂:“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历史有这样丧心病狂的给自己家族脸上贴骂的的吗?不学有术红学家得多么恨曹雪芹啊!竟然让曹雪芹老先生毫无人性的找人用最恶毒和无耻的话骂曹氏家族,最后还让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写出来,告诉广大读者骂的有道理。中华文人的精神分裂到这样的程度了吗?善良的中国人没人会相信的。这是不学有术红学家没有人性的阴谋诡计。不学有术红学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欢看《红楼梦》的善良读者的智慧。
一些所谓文化名人研究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这些没有中国历史常识,汉语言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窝头翻个现大眼!《红楼梦》的读者都是上过学,念过书的,对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都是知道的,这些没常识的红学家骗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将现代作家的对《红楼梦》人物的分析加以整理,可从中见出不同特性的文化心理构成。林语堂早年把《红楼梦》作为了解中国人的主要文本,曾有妙语云:“欲探测一个中国人的脾气,其最简易的方法,莫如问他喜欢黛玉还是宝钗。”从“拥钗派”、“拥黛派”、“非钗非黛派”、“钗黛合一派”这不同的立场上,可见出评论者本人的社会阅历、处世态度。
一般来说,“拥钗派”富于生存策略,深藏不露,雅有容量,较为通达圆融,“拥黛派”则多数个性锋芒毕露,正道直行,不喜作伪,较为孤高与倔强。四十年代,上海《天地》杂志曾刊有一篇妙文《曾国藩与薛宝钗》,该文从个性气质的类型出发,将胡适与鲁迅对举、曾国藩与左宗棠对举,指出:“世人或爱逞能使气,或愿藏拙装愚,这二种人,无以名之,乃名前者的林左型,名后者为曾薛型。”可见钗黛对照确是一个有趣而永恒的话题。
胡适性情温和,改良主义者,圆融通达,当然是倾向于宝钗的中庸,不喜欢黛玉的尖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胡适参加《晨报》评价《红楼梦》人物的“民意测验”。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最厌恶的《红楼梦》里的女性是谁?”胡适答:“林黛玉”,原因是“因为她刻薄小气”。
有一句美学经典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描述了阅读中的一种现实,即对同一文本的阅读,读者的阅读结果各不相同。所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这样的说法是成立的。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反封建腐朽思想的斗士。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提倡男女平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胡适从当时的时代需要去理解林黛玉,所以他不喜欢林黛玉的刻薄小气,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林黛玉是贵族家的千金小姐,她所在的时代,她所生活的环境,造就了她的性格,林黛玉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战士的。
由此也说明,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带着个人的情感,像胡适这样的大家,也避免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黛玉的性情 其实是王夫人和老太太都不喜欢的 ,所以没有让他嫁给宝玉 ,但曹雪芹写的本意不是这样 ,林黛玉是下界来报恩的 ,她爱上了宝玉 ,为了成全金玉良缘 ,还是含泪离去了 宝玉对黛玉 念念不忘 直至疯癫赤脚奔走于茫茫雪海之中 心灰意冷 剃度为僧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