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朝对外战争接连失败,为什么不改革军事制度呢?
宋朝,北宋,军事宋朝对外战争接连失败,为什么不改革军事制度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是继唐朝之后,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是一个特别富庶的朝代,如果明朝末年能有宋朝的财政实力,大明朝必不至亡于异族之手。
但是赵宋王朝有了钱,国防实力却不强,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当然,这和他的对手过于强大也有关系。北宋时期的主要敌人是辽朝,辽朝是一个封建化程度很高的帝国,远非汉时匈奴秦时突厥可比。
南宋面对的蒙古帝国,更是天降煞星,蒙古人靠着弓马娴熟,几乎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宋朝的敌人虽然异常强大,但是依然无法掩盖宋代军事上的孱弱,这个帝国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先天不足。
宋朝是后周时期的武将赵匡胤,在禁军的拥立下,建立起来的帝国。由于自己的皇位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谋取得到的,赵匡胤上位之后,尽力收拢自己那些老同事手中的兵权,避免在自己百年之后再整出一出大宋版本的陈桥兵变。
在杯酒释兵权之后,诸位在军中享有盛名的老将纷纷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年轻将领,这些军官的威望较低,暂时不会有谋反之虞。同时,在对外战争中,改由文人带兵,并将各地节度使权利虚化,君权与财政大全全部收拢。
宋朝时期的节度使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只能向唐朝的同行投去,艳羡的眼光。不仅如此,宋朝皇帝还破天荒的搞出了阵图,在作战开始之前,皇帝就会面授机宜,布置战术打法。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英雄皇帝,打仗是他的老本行。在赵匡胤时代,宋军是所向披靡的,但是在赵匡胤之后的皇帝都生长在深宫大院,对于军事完全没有概念,顶多就是一个军迷爱好者,这样一个外行指导内行,宋军焉有不败之理?
宋朝军队对外战争屡屡失利,宋朝的,那些相公们为什么不想办法进行制度改革,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此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呢?
很难,因为这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宋朝是建立在残唐五代废墟之上的帝国,作为那个混乱年代的密切接触者,赵匡胤和赵光义这两位皇帝,对于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内心充满了忌惮。
这些拥有重兵和财权的武将,正是残唐五代混乱之源,所以宋朝的这两位缔造者就不遗余力的削减军人的权利,打压军人的地位,以文制武,避免的军人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这套体系建立之后平稳运行了上百年,在这套体系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利益链,一旦要改变现行制度,就将触及某些利益集团,使得他们的利益受到伤害,这必然会在朝堂上引起激烈的反抗。
在地方上,也会因为反对派官员的口是心非使得好端端的政策不会得到100%的落实,一大群歪嘴和尚会把正经经都给念歪了,使得整个社会出现动荡,最后还把锅甩给了改革派。
所以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维护自己统治的根基士大夫集团的支持,他们明知自己的军事制度存在问题,但依然不敢轻易做出大的改变,只能小修小补,当个补锅匠。
其次,由于宋朝的军事制度,很大程度上都是宋太祖,宋太宗这两位皇帝主持建立的。一个是建立宋朝的开国皇帝,另一个是北宋诸位皇帝的直系祖宗,他们二人在整个朝堂上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定下来的制度被称之为祖宗家法。
在古代,中国凡是带有祖宗二字的东西,无论与这个时代有多脱节,有多么可笑,都是很难让执政者下定决心去改变的。因为动不动就会飞来一顶叫做不孝的帽子扣在头上,就算你贵为皇帝只要戴上这顶帽子,你的日子也会很难过,所以许多君主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在这两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宋朝人明知现行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以文制武的军事制度是宋朝军力孱弱的最根本的原因,但是没有人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勇气去挑战并置改革这项不可能的任务,所以等待宋朝的只能是慢慢走向灭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朝只有在太祖、太宗两代有较强的军事实力,此后对外战争负多胜少,显然是军事制度出现大问题。事实上,宋朝也花费力量变革军事,但收获甚微。为什么会这样,我且分析如下:
第一,大宋军事制度的弊端在哪?
大宋的军事制度,用八个字来表述就是:强干弱枝、内重外轻。大宋开国时,承五代之习气,武人权柄极重,对皇权是一大威胁。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手段,削夺武将的兵权,抑制地方藩镇的力量,把权力收归中央。应该说,这种做法对大宋政权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一个重大流弊:武将的地位下降,文官地位上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开始形成。
什么叫强干弱枝、内重外轻呢?就是兵权掌握在中央手中,即所谓的中央禁军。大家看水浒传常说“八十万禁军”,指的就是中央军。既然大宋国防主要靠禁军,那么边防怎么办呢?朝廷便想了一个由中央禁军轮流戍边的方法。但是禁军轮戍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镇守边关的部队经常换人,换一批新人,根本就熟悉敌情,不熟悉将领,也不熟悉地形。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战斗力呢?因此,大宋在对外战争上,连连吃败仗。
第二,庆历新政的军事变革及失败
在宋太宗后,大宋对外战争成绩十分糟糕。首先与契丹辽国的战争,败多胜少,最后签了一个澶渊条约,默认辽国对幽云十六州的占领,同时还赔岁币。后来,西夏崛起,在三次大会战中,大宋均遭惨败。这个时候,大宋军事制度的弊端显露无遗。
在范仲淹的主持下,一场变革运动拉开序幕,史称庆历新政。
时任枢密副使的韩琦在写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出七件事:清政本、念边事、擢才贤、备河北、固河东、收民心、营洛邑。这七件事中,与武备有关的有三件,就是念边事、备河北、固河东。
之后范仲淹也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其中与军队变革有关系的有这么几条:明黜陟,就是不能讲排资论辈,不能只上不下;抑侥幸,就是要抑制父死子承的恩荫制,老爹会打仗,不见得儿子能打仗啊;择长官,就是对长官任免要严格审核;修武备,就是国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战时要修武备,和平时也要修武备。
上一篇:婚后买房,名字写公公的,按揭我们还,离婚后可以分房子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