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新媒体越来越火,传统媒体还有活路吗?
媒体,传统媒体,内容新媒体越来越火,传统媒体还有活路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厚的固有优势,这些优势在短时间内难以替代,另外,这些优势也是“新旧之合”的重要参考依据。传统媒体的主要优势有:
操作容易,成本低廉:相比新兴媒体的华丽登场,传统媒体的简单也是一种力量。以广播为例的传统媒体因为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接受成本低,因此在当前,仍旧是大多数人群接触率最高的媒体种类。
行业规范相比新媒体更加成熟: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图书、期刊,在采集、编辑、制作、发行、商业运作这个大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专业化及行业标准都已经非常成熟。这些丰厚的专业化资源是大多数新兴媒体所没有的,其庞大精密的专业人才链也是新媒体不可能短时间内与之匹敌的。因此传统媒体的专业化是宝贵的优势之一。
内容审核更为严格,优质内容更多:媒体竞争,“内容为王”,优质的内容是大多数传统媒体的优势。每一种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历练,媒体内容要通过非常严格的检审过程才能对外传播。相比新媒体内容的草根化、平民化、浅白化、娱乐化等特质,媒体内容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精品内容仍旧出自传统媒体之手,与此相关的优秀人力资源也大多数在传统媒体中就职,这是一般网络媒体难以比拟的。
最后,西方的商业精神告诉我们,如果你无法击败对手,就与他合作。古老的东方智慧,早就用和亲这个手段,融合自己和敌人的血脉从而实现和平。所以说,“合”是最好的应对方法,或者说,既然“合”了,还需要应对么?但在“合”之前,我们需要再次审视传统媒体的优势。因此我认为,面对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最好的应对策略如下:
学会“织网”:网络,是新媒体的代表作。网络,其实也代表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的传播精神——媒体正是通过信息的功能流通,为大众提供了一张传播和反馈的社会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很重要的一项区别在于边界的消解,网络媒体没有边界概念,但传统媒体大多数受到区域的限制,如何突破区域限制,如何用传统媒体进行织网,是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前的一个热身运动。
积极与新媒体达成合作:台网结合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初步融合的最佳方式,广播媒体可以体现信息海量/首发优势/快捷/覆盖面广/到达率高等特点,网络媒体可以体现信息海量/信息深度/视频、音频、文字结合/信息存留度高/符合传播发展的特点。故初步融合的网络媒体可分为两类:(1)横向拓展:我们的广播频率可以全线和知名门户类网站进行全方位合作,首先实现广播节目在该网站上的在线直播和点播,其次实现网站/电台资讯及内容的交互化,再次实现线下活动的合作。(2)纵深合作:依据电台频率的重点节目,与门户网站的多个专业频道进行密切合作,可以共享媒体内容,共享受众,交互式传播,共同开发专属的功能化服务,真正做到台网结合销售。
师夷长技以制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第三步,就是成为或拥有新媒体,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中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真正融合。如果说,内容的融合只是初级合作的话,资金的融合、运营的融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传统媒体的创新升级,必然要发展新媒体、成为新媒体,实现媒体渠道升级。拓展丰富的媒体资源,除了广播外,还拥有互联网、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多媒体,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成为多元化的新闻信息和文化娱乐综合服务商。这里所说的发展新媒体,并不是简单的办一个电台的官方网站,可以在线收听,发布文字信息和主持人图片,也不是在其他网站上大量发布电台的页面,更不是以短信作为主流互动这些初级的手段。我们要做的是在发展广播媒体的同时,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推动我们对新媒体的发展和拥有,真正做到台网结合,新旧结合
总之,虽然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凸显,但是我们看到,相比于新媒体,传统媒体拥有更大的社会公信力,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原创能力,内容发掘能力以及专业的内容编审能力应当是其他新媒体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逾越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统媒体就四种:报纸、杂志、电视、电台。
国内的报纸的民间市场已经快完全失守了,前些年还能有一些中老年读者,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大屏化和流量的经济化(在不看视频的前提下),中老年人也开始随时随地的在看(听)手机了,报纸的最基本盘在流失。
人们也不会再愿意每天花几块钱去买报纸,几块钱虽然不多但信息内容也有限,几块钱也够充很多流量了,所以对于大部份人来说,报纸的性价比很低。
因为这个问题问的是传统媒体的活路,而不是传统媒体转型并结合到新媒体的活路,所以只能回答传统媒体以自身形式如何生存。
杂志面对的问题和报纸类似,将来的纸媒只能存在于政策性订阅、公共化阅读场景、特殊需要(如家长为了防近视让小孩看纸媒,高龄老人阅读字体大的纸媒等)。当然,还有一个活路很重要,是纸媒长期存在的一个基础,那就是精英化和精致化。
由于阅读习惯的差异,看手机内容是很难做到认真细致的,很多深度的、有品位的、图文并茂的内容,在手机的小方格里并不容易得到展示,也不利于人们欣赏。我们可以看到,像《新周刊》这种“把玩”文字的新锐刊物,在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里就非常吃不开了。
这种情况比在电脑互联网时代更为糟糕,当代的电脑首先不易移动,屏幕也够大。人们在离开电脑的时候,还是会不时选择纸媒阅读。而电脑屏幕,也适应大块头和深度文章的展开,人们愿意安下心来,坐在电脑旁静静品读,并利用键盘快速打字的优势来发表稍有深度的评论意见。
报纸杂志将来走两头,一头是照应低龄和高龄人群的特殊化;另一头是精英、精致化。前面那头易走,在现有媒体基础上稍加改进就可。而后一头难走,现在成功的案例不多,精英精致化该如何做出效果并带来利润,仍是很深而且多变的课题。
电台反而相对而言是比较滋润的,在走过电脑互联网那个对电台最灰暗的时代,在移动互联时代迎来了春天。成本小,转型易,能够与移动互联平台很好的契合。所以,电台稳了。
电视台与电台相比,成本大,转型不易,但它本来就是要参与新媒体的,与新媒体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如果仅仅是看待那个存在于电视机里的电视台,那还是有很大危机的。目前,除了几个中央的地方卫视几个大台,其它电视台的收视率都在持续下降中。与新媒体不同的是,电视台从政策性到自身属性方面受到的报道约束很多,行政机构中的工青妇、各种什么办一个不缺,所以步伐还是比较沉重的。但电视台毕竟是正规军,与主要是“游击队”的新媒体相比,正规军如果指挥得当,调动积极性,放松限制,那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总体上并不会弱于任何对手。如果这么看且干,电视台即便只是存在于电视机,中短期内还是可以生存的。与新媒体结合得好,电视台更会生机勃勃。[原创回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