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新媒体越来越火,传统媒体还有活路吗?
媒体,传统媒体,内容新媒体越来越火,传统媒体还有活路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新媒体越来越火,传统媒体还有活路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新媒体基本是人人参与,在质量上没有局限,就是方便群众,发布快,更新快,这与手机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除开后台审核,不需要太复杂的编辑和审批就能发布。新媒体初衷多数是以先知和自娱自乐为主,可信度和权威度需要识别。但也是老百姓乐此不疲的传输方式,笼络的人群是大众化并且使用也非常广泛。对于传统媒体,它的工作方向又不一样,有官媒、主流媒体等,主要针对权威发布的新闻以及官方信息,服务于政府给老百姓带来的政策解读和剖析。政府上传下达的新闻发布,责任是正确引导工作和把握舆论方向。所以官媒、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新媒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不存在它的生存空间,他们为政府效劳也有财政补贴。举例:中国众多快递迅猛发展同样没有影响中国邮政的倒闭,虽然生存空间缩小,但它也有生存法则。并不代表没有发展空间,企业被迫改革改制就是被新生产物所影响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注: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本人即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如今纸媒的处境现在是每况愈下,10年前街头随处可见大小报刊亭,现在想买份报纸确实难。那到底为什么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内容很多,但是适合我的却很少
虽然每个报社都有庞大的内容产出编辑团队,他们无疑是媒体中的翘楚,各种各样的报道都是出自他们之手,然而囿于报纸的篇幅所限,不可能所有内容都能够符合读者的口味,一份报纸,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可能只对两三篇文章感兴趣。毕竟,每买一份报纸,能够通篇全部看完的人太少了。况且,为了压缩成本,也不得不让这些编辑博学多闻,对各个行业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学的多了,学的杂了,往往会多而不专,难以精通。
而网上可是藏龙卧虎,既有普通观众,也有各个领域的大咖,他们写的文章往往更加入木三分,更能契合特定关注的要求。而让报社去聘请各个领域的人才都将其召入麾下成为编辑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渠道很多,但是不如自媒体方便
原来报纸毋庸置疑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从选题、写稿、校对再到印刷、运送、出售,这一系列的流程都要在不到24小时之内完成,而且日日往复,曾经见到过专门用于报纸配送业务的公司的网点,每天早晨聚集几十人,统一制服,迅速的组合好一份份报纸,一人一辆电动车,后座上挎着两摞刚刚印刷好的报纸,向各家奔波。
虽然赞叹他们的效率,但是再效率也难以匹配互联网的方便,作者在网络上写完稿件的一瞬间,就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无需任何“配送”时间,一份报纸那么大,却难以和小小的手机相提并论,我们可以随时随刻通过手机查看新闻、各类资讯。虽然报社有各式各样的渠道弄到第一手资料,但是网络也是无所不能,一些爆炸性的事件越来越多的从网络中首先爆发。
定位很高,但是读者不能发声
虽然纸媒各个都是高大上,但是这种搞搞再上往往让人觉得不接地气,人们只能主观的阅读,而不能客观的发声。
而新媒体就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放了评论的功能,写的不好读者可以直说,有不同的见解也可直说,甚至有的网友更热衷于看评论。而新媒体平台也能通过读者的反馈来调合人们的口味。
新媒体这么火,更多的纸媒也必须迎合读者的需要,开始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开展自己的另一番天地,这里他们依然可以站得很稳。所以传统媒体只能改变自己,不改变就只能接受新媒体的洗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媒体越来越火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手机的普及让人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手机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传统媒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确遇到了生存问题,最先是报纸出现拐点,然后是广播,电视凭借声情并茂身临其境的优势,在传统媒体竞争格局中领军多年,伴随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尽管传统媒体使出浑身解数,丰富宣传内容,合并组建集团,纷纷建设网站、两微一端、APP等,仍然收效甚微。尽管这样,我认为传统媒体仍有它存在的必要性。首先,传统媒体宣传上的权威性不可替代,这次疫情暴发,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可信度,准确性受众深信不疑。其次,传统媒体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员,这些人守土敬业,执着坚守,仍是不小的人才资源库,无论宣传还是技术制作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再者,新媒体由于以手机为主,主要受众多于中青年人,中老年人习惯了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而这部分人员几乎都是忠实受众,仍偏爱各自的兴趣。所以说,即使新媒体再发展,再壮大,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下,媒体的应急反应传播已不再是重点,常态化的效率化传播力成为关键,目前所有实体企业都要站在自己有尊严,有自生力的基础上牟发展,同时在单纯的销售增长转向有质量有技术有平台有引流能力方向转变,这些沉淀的发力会影响到新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同发力!中国实体加油,中国传播加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