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问《天道》电视剧里为什么要以一个已故的人来解说叙述?
自己的,他的,天道请问《天道》电视剧里为什么要以一个已故的人来解说叙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电视剧里面是以芮小丹的回忆来贯穿整部电视剧,最后芮小丹是已故的人,这是有什么含义吗?而且这样看还有点毛骨悚然,这好像也不适合常规逻辑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电视剧《天道》以逝去的主人公第一人称来回忆、叙述整个故事,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惊异。为什么是已经死了的主人公她还可以来回忆整个故事,有点不可思议。
整个电视刷的氛围是压抑的、悲伤的,让人无法逃脱地陷入了迷一样的剧情里。
观众既为女主人公“芮小丹”的悲惨命运所叹息,也为男主人公“丁元英”的非凡智慧和处事哲学所倾倒。
看完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之后,我看一遍电视剧《天道》才有了一点点清晰的轮廓。
下面我就根据电视剧《天道》和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来谈谈爱情。
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柏拉图之恋,是超脱了世俗的爱情,是不被世俗理解的爱情,即天国之恋。
女主人公芮小丹与男主人公丁元英相识、相知、相恋之后,经常畅想着自己在丁元英怀里死去的情景。而她在描绘死亡的情景时是富有诗意的、浪漫唯美的,是她向往的永恒。
芮小丹明白自己与丁元英之间的爱情不可能天长地久,丁元英不可能在古城这一小城市久居。但芮小丹又向往永恒的天国之恋,即便是死亡自己也可以永恒地活在对方的心里。死亡对芮小丹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当死神真正降临之时,她没有退缩,“当生即生、当死即死”,既完成了她的工作使命,也完成了她的人生使命。
在众多人惋惜、甚至质疑她的死亡之时,只有丁元英理解她、佩服她:“丫头,你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不简单啊!”
其实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死是痛到了极致,呕心吐血,但旁人理解不了他对芮小丹之死的“漠视”。旁人认为丁元英应该劝阻芮小丹,而他没有,以此认定他对芮小丹的死负有责任。
丁元英百口莫辨,不想辨,也无需辨,因为他说过:感情是无须证明的,需要证明的感情都是不值一提(大意如此)。
芮小丹之死,不是给他们的感情画上句号,恰恰相反,他们的感情因此走向永恒。这是芮小丹所追求的结果。我个人认为这是真正的柏拉图之恋:纯粹而永生!
其次来谈谈处事哲学。
丁元英的人生经历不可谓不丰富,他的学识和智慧更是在世人之上。这样的一个人,他能够玩转股市,能够凭空缔造人间神话。
而他能够一夜之间舍弃一切,安居古城民居,回归平民生活。他没有抱怨世事不公,而是沉下心来,过着深入简出的生活。
哪怕是他没钱买空调,也能安然度过炎夏酷暑和腊月寒冬;哪怕他没有钱吃饭,只吃得起方便面,他也没有向人借钱或诉苦。他从容淡定地过着本不该他过的日子。
他待人处事极为谦和,从来不和人家争辨。哪怕别人误会他而多收了他一碗馄饨的钱,他也没有说什么,而旁人却为他打抱不平。
他的谦和给普通人造成了一个假像,即这样的人会是大人物吗?而他偏偏是“大隐隐于市”的“大人物”。因为他的格局太大,大到无需用语言和行为来向别人证明他的存在。
芮小丹深刻地理解了丁元英的“平易近人”:“这个年代,执着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出人头地。”
丁元英无须用任何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他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他的谦和、他的平易也不是他的故作姿态,而恰恰是他的无心之举,率性而为。
因为他的级别本就在常人之上,恰恰是他的“不争”把他与常人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只是肉眼凡胎的人看不见而已。
再次来谈谈天道、救世主。
何为天道?何为救世主?没有接触这部文学作品之前,我没有什么概念。然接触之后,我还是懵懵懂懂,道不清,说不明。
何为天道?
书中有一句话:“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据此,可以理解为天道即规律。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即是寻求天道之路。按规律办事即能成就“天道”。这也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
纵观大千世界,但凡有点成就的人,都是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趋势。他们只是顺势而为罢了。区别在于,他们看到了,而一般人看不见而已。比如马云。
何为救世主?
“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
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够真正的救得了自己。期待救世主的心理,其实都是消极的、无为的、虚妄的逃避心理。
书中还深刻地道出了一个依赖、倚靠的文化:“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这是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这也是普通如你我的凡夫俗子在遇到事情时的本能的第一反应,无一例外,也无法逃脱。
此书的魅力,我只窥探一二,拿出来分享,纯属个人喜好。我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高人指点。
暂聊于此。个人学识有限,以上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道》刘冰之死成为观众关心的问题,因为在我们普通的人群里,太多人是“刘冰”。我们都想过上体面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有着刘冰的小聪明,也有刘冰的爱慕虚荣,害怕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甚至认为法律会倾向于金钱,在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灾难性的问题时第一时间想逃避。
《天道》以乐圣收购格律诗,刘冰跳楼自杀收尾。丁元英走了,他的资金已经被解冻了,接下来他还有比杀富济贫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但是影片为何要以刘冰之死作为结局 ?
丁元英与刘冰有一部唱片的缘分,在丁元英最困难的时候,他曾到刘冰的店铺典当过唱片。当时原装进口正版唱片的价格大概是130元,刘冰以50元每部的价格收了。在丁元英那些困难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向任何人开口借钱。卖唱片换来的钱用来吃饭,本来他极简的生活,用不了多少钱。单单吃饭,卖些唱片钱倒也够用了。
刘冰以为可以通过自己这样的小商小贩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体面生活。但是他错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唱片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差。刘冰孤岛唱片店铺的生意也是每况愈下,不得不考虑扩大或者是转行。特别是在芮小丹把丁元英的唱片收购之后,没有了独家收藏的唱片等于没有了特色,快关门大吉了。好友冯世杰评价说:刘冰干事没有正性,但是什么都想折腾一番。
上一篇:面试了两个公司,自己感觉两个公司都不太理想,心好烦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