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无效的抗病毒西药是如何通过所谓的“双盲”试验并大范围使用的?
药物,西药,病毒无效的抗病毒西药是如何通过所谓的“双盲”试验并大范围使用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双盲就是验证药物疗效的一种科学方法,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无效的状况下能通过双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大概是误解了那句话:抗病毒的西药基本上都没有吧。问题是这些通过双盲的西药,通过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在抗病毒方面的作用啊,别的功能得到验证了,当然就通过了。当然,也有少数西药在某些病毒方面有效并且通过了双盲实验,那就是确实有效,而不是你说的什么无效的抗病毒西药如何通过了双盲验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药物,一种药物不可能对付复杂多样的病毒。
而且病毒不是细菌,不存在杀灭一说,药物只能抑制其复制,抵抗要靠抗体,如果人自身无法产生,那就要靠减毒减活疫苗来促成。
所以药物无效说法肯定不准确,无非是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而已。
所谓药物“双盲”实验,是指试验对象(纯粹试验阶段是动物,临床阶段则是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实验组除比对比组多使用某种试验药物外,其他治疗手段完全相同,以此对二者不同症候进行对比验证。为了尽可能排除主观干扰,病人和实际操作者都不知道究竟谁使用了试验药物,知道情况的试验主持者不得进入临床。
这样试验准确性应该比较高,但总有意外情况,其他干扰因素,很多并不能说通过“双盲”试验,就百分百有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问是不是, 再问为什么, 一般而言, 西药有着严谨的上市流程, 不存在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中药就要松多了, 松不是帮中药, 而是害了中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效的西药如何通过双盲试验并大规模使用。
这个问题有个矛盾的地方,既然是无效的药品,是无法通过双盲试验的,更不可能大规模使用的,唯一的可能(个人猜测)是临床试验数据造假。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药品,哪个国家批准的药品。
关于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简单聊聊。
实话说,中国多年前是有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可以百度一下郑局长的事迹)。主要是相关帮助药企进行临床试验的公司潜规则说临床试验包过(注意包过的含义),另外中国的药品申报其中包含大量的仿制药,仿制药在临床试验时部分企业用原研药替换自己的仿制药(结果你明白的)。
最后分析一下你的问题,无效的抗病毒西药如何通过所谓的双盲,表面意思猜测,这个药品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开始了大量人体试验。其实通过过了二期临床试验,药品是有效的(仅针对少数人来说),但是可能安全性、预期效果收益、风险收益(就是不安全和部分人的效果不好)不符合要求。
在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后就可以进行申报上市了,大范围使用了。
既然能确定“无效药品”,你可以匿名举报的,或者网上发帖举报的,不用这么藏着掖着的问。
个人观点,如有问题敬请斧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双盲试验被某些人鼓吹成科学方法其实它科学性如何,是不是也依然有不可克服的不确定性,还是需要研究的。
第一,何谓双盲?双盲指实验组对实验对象的目的是完全排除人为干扰的方法,当药品实验时,实验的对象是已经完成了体外实验的新药。那么,实验者将釆用两组以上人员,每组的医生与病人都不知道所用药物,而实践组用真药,对照组用安尉剂,扩展组用以前的成药。当这两组以上人员随机打乱编组,然后由实验人员收集数据,整个过程称为暗箱操作,最后统计出结果,得出新药的效率比值。一般的推崇者认为这种实验从方法上可以完全排除人为因素对药物实验的干扰,所以是科学的方法。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可以不可以排除人的因素对医疗活动的介扰作用。
1、首先,药物对医生可以隐瞒的占比可以说不高,绝大多数医生对药品是熟悉的,因为药品的色、观、味都不同,一个专业人士如果对此不能分辩,那就失去了业务能力。在过去中医的考试中,就有对药物的分辩这一课,让应试者对中药饮片唱名,合格者能从近似的饮片分辩出药性,终后认定为何药。那么可知,这种认知能力是医者的一个能力。那么医生就应该有此能力才是合格,然而双盲试验要求的正好相反,它假设医生没有分辨力,那这本身就是对患者不负责的,除了庸医之外,真正的医生要配合实验,只能假装不知。所以这一条,双盲是没有意义的双盲,就是对医生隐瞒药品没有真正意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