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我们越来越感到幸福,那你觉得心理学还有什么用?
幸福,自己的,心理学如何我们越来越感到幸福,那你觉得心理学还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曾经向一位贤哲请教什么是幸福,哲人说:走得动,吃得下,睡得香。而当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曾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其实,幸福就像一只小鸟,它会轻轻地停落在每个人的肩膀上,只是有些人没有看到它,甚至吓跑了它。幸福其实不在远处,它就在你的身边,你的手上,只要你有一颗细腻温柔、易感动且善于发现的心。
怎样才算是幸福?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使幸福可望而不可即的,莫过于有意寻求幸福。美国教育家杜朗叙述过他曾经如何寻找幸福。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中找,得到的只是疲倦;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与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劳累。然而有一天,他在火车站看见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吻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这时,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口气,从此懂得:生活里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
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 同样的一天,如果以不同的心情去面对,将会是不同色彩。举个例子,清晨醒来,匆忙的洗漱之后背上沉重的书包,边向教室飞奔边抱怨上课太早和天气太差,勉强到了教室却是半睡眠状态。这样的一天让人疲倦,这样的生活是没有色彩的,是黑白的。如果我们稍微改变一下生活态度,早上早起一些,不慌不忙的洗漱之后悠闲的走到教室,路上飘落的树叶,瑟瑟的秋风都将成为校园生活中美好的记忆。这样的生活是多彩的。同样的一天,什么样的色彩取决于我们自己,那么为什么要拒绝彩色呢?每天早上下床之前,不妨先舒畅的描绘一幅今天可能遇到的幸福蓝图,如此一来,不论你面临什么事,这种想法都将产生积极的效用,甚至将困难与不幸转为幸福。相反,如果你对自己说一切都那么糟,那么你便是在制造自己的不幸。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充满阳光的,乐观的看待人生,塑造自己的幸福吧。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心境状态,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一个人幸福与否,最终都得回归自我。幸福是对美好生活的评价与体验,是对生命的理解与领悟,是对人生价值的自我直接肯定。简言之,是人的一种积极的或良好的存在状态,而人这种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幸福的实质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使自己有所成就,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幸福缺乏足够的认识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人们生活之不幸往往是由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和错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使人能够产生幸福感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然而由于一些人缺乏正确的幸福观,缺乏感受幸福的品质,缺乏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至丧失了那些本来可以获得幸福的条件和机遇。
究竟什么是幸福的实质?是平时感受不到而在生活的某一瞬间才能感受到的一种体验?是人们一心渴望的人生境界?抑或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终极的目的?也许印度哲学家克利希那穆尔提说的更深刻:“幸福是一种你未曾意识到的状态,是一种你未感知的状态。当你知道你幸福的时刻,你也就没有幸福了。不是吗?而当你感受到幸福时,幸福也就消失了。你能总是说你是快乐的吗?只能是后来,某个时刻或一个星期之后你才会说‘我曾经多么幸福,我曾经多么快乐’,在现实的那一刻你是不曾意识到幸福的,而这正是幸福的美。”“活着真好”这是一种对幸福感受的质朴的表达。20世纪80年代几位哈佛心理学家对数千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什么是使人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结果表明不是钱、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这是以存在的完美为指向的幸福,是人自身潜能不断展开、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幸福的实质。他并非不指向财富,财富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幸福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不能说财富越多越能证明幸福的强度;他并非不指向健康,健康是一切幸福要素的基础,但健康总有一天要丧失,而死亡早晚要来光顾;他当然喜欢精神的宁静和享受,但决不排斥感性的物质的享乐;他注重个人意志的自由和人格的健全,但是作为融入社会的一分子、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繁荣竭尽全力奋斗的一分子,他的存在的完美在于个体自我潜能和创造力最大限度的用于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事业中的开发和创造。人的潜能的展开与创造力的发挥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外在的社会条件,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政治的、人际关系的各种资源的条件,因而人的幸福的程度的获得,不同程度上受到所处的社会境遇的制约。人的潜能的展开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就是通过将人的存在不断引向完美,从而使人生获得幸福。(本段引自朱秋敏:《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5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大家都越来越感到幸福,那固然好!但现实也总是福惑相依不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做人明白人生观的一要点《人始终都是死》,那未你永远都是幸福的,心理学那就是多余的。如果你明白了做人只有靠勤才能生荐,那心理学就显特别重要!平时的人往客来,社交活动,工作环境等等你都得运用心理学去适应和观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