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中国,土地,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土地资源主要有5个特点:
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2、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
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等。
4、宜林地较多,宜农地较少,后备的土地资源不足。
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
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南北约跨50个纬度,由寒温带至赤道带,有优越的热量条件;东西跨将近62个经度,由太平洋沿岸到欧亚大陆的中心,包括土地面积几乎相等的湿润、半湿润与半干旱、干旱两大地理区域。
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中国极其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极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
中国是多山国家。据粗略估算,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9%,平地约占31%。山地一般高差大,坡度陡,土层薄,土地的适宜性单一,宜耕性差,农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生态系统一般较脆弱,利用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资源破坏。
但山地,尤其是中国南方山地,水热条件好,适宜于林木生长和多种经营的发展。西北地区的山地是中国主要牧场,又为平原地区农业灌溉水源的集水区,因而,山地在西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组成中和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现有耕地约9572万公顷,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7%,占世界第4位;仅中国北部和西部的牧区与半农半牧区的天然草地约3.17亿公顷,为世界草地总面积的10%,居世界第3位;
中国有林地面积约1.25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1%,居世界第8位。但中国人均耕地按统计约0.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
森林覆盖率仅13%(世界平均覆盖率为22%),列世界第121位,中国每人占有林地约0.12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5强;天然草地稍多,中国每人占有约0.35公顷,也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2。农、林、牧用地总和,中国平均每人占有0.54公顷,最多也不超过0.67公顷,仅为世界的1/4强至1/3。
4、宜林地较多,宜农地较少,后备的土地资源不足。
据林业部门调查,中国可供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后备土地资源约1.225亿公顷,其中包括疏林地0.156亿公顷,灌木林地0.296亿公顷。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9000多万公顷。
这些土地按其性质主要应作为林牧用地,每人平均亦仅占有0.12公顷左右。而宜于种植作物、人工牧草的后备土地资源,从多方面材料估算仅约0.33亿公顷,其中可以作为粮棉等农作物生产基地建设的毛面积约0.13亿公顷,净面积也只有0.067亿公顷的潜力。
相反,如流动沙丘、戈壁和海拔在3000米以上人类不易利用的土地等这类无效的土地面积共约3.487亿公顷,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36.3%,所占比例相当大。
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
中国东南部季风区土地生产力较高,目前已集中全国耕地与林地的92%左右,农业人口与农业总产值的95%左右,是中国重要的农区与林区,而且实际也为畜牧业比重大的地区。但区内自然灾害频繁;森林分布不均。
在东南部季风区内,土地资源的性质和农业生产条件差别也很大。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面积大,其中东半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西半部为极端干旱的荒漠,无灌溉即无农业,土地自然生产力低。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海拔在3000米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自然生产力低,而且不易利用。
总之,中国土地资源虽然类型齐全,但是分布不平衡,土地组成诸因素大部分不协调,区域间差异大,所以虽然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土地资源主要有5个特点,土地辽阔,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等。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一)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按利用类型区分的中国各类土地资源也都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 (二)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类型难以开发利用。例如,中国沙质荒漠、戈壁合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难度很大。而对中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仅10%多些。 (三)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例如,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汉民族多利用耕地种植高粱、玉米等杂粮,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山东的农民种植花生经验丰富,产量较高,河南、湖北的农民则种植芝麻且收益较好。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就形成了全国性的桑蚕饲养中心等等。 (四)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分布不均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具体土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草原资源多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等。其二,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中国林地少,森林资源不足。可是,在东北林区力争采育平衡的同时,西南林区却面临过熟林比重大、林木资源浪费的问题。中国广阔的草原资源利用不充分,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临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的问题。
上一篇:婆婆总是以看小孩儿为由随意进出我的房间,该怎么和她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