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聪慧还是巧合,历史上算孤例吗?
韩信,一战,汉军韩信的背水一战是聪慧还是巧合,历史上算孤例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次,秦暴政多年,刘邦入关中时的约法三章天下共知,所以民心倾向刘邦。
再看赵军,将士对赵王用陈馀为帅就有不满。谋士李左车对地势军情的分析,可以说是缜密入理,可陈馀就是不听,可谓失于理智。两军交战,陈馀不坐镇全盘指挥,却披挂整齐上阵厮杀,失去了权位。
再则,张耳在韩信军中受到礼遇,他与赵军将校自然有交往,会有私通接纳的事。不然“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的井陉之道,不利于骑兵冲杀的情况下两千汉军骑兵怎么能通过关隘呢?合理的解释只有,赵军营中有人接应,里应外合拔营易帜。说明赵军战前已是军心向背,成了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三,在战斗中,韩信先遣一万军背水列阵,直到陈馀大军全面扑来,才投入战斗。赵军从关前追击汉军,到背水阵时已经疲惫不堪了。山地又难以展开,后面大军无法前进,尸体成了阻挡前进的障碍。
而背水的汉军以逸待劳,突然杀出,使赵军大面积死伤混乱。并且此时赵军的大本营都换了汉军的旗帜,形成前后夹击的事态,这才有了赵军被彻底击溃的一幕。
陈馀虽有刚愎自用的一面,但多年带兵的敏锐还该有的。如果,后面只是汉军两千士兵冲击,显然不足为惧,赵军人马众多,完全可以后队转身一两万人对付汉军。用人海战术困死汉军。
可见,陈馀亲自出站,留守的赵军无人震慑,汉军骑兵一冲击,多数人是投了汉军,一起杀向陈馀的背后了。
井陉之战应该是韩信主导的攻心,攻城,攻战三结合战术模式。以攻心为上,使赵军溃败,之后又扩大效果,一举歼灭了赵军。
最后,我们在膜拜韩信的同时,不应贬低他的对手。陈馀带兵多年,战前能不部署各军的任务吗?他难道不知道井陉之道大军难以展开,还倾巢出动?他亲自出战,难道不安排留守兵团?
很显然这些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陈馀是个十足的大草包,那“背水一战”还能称作历史上的经典之战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领汉军北取魏国。在胜利后,韩信向刘邦建言,说自己率领一部分兵力向北发展,从侧翼向项羽进行包抄,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言,给了他三万汉军,让他进军中国北方。韩信先打下了代国,在井陉之战中,他采取了背水阵,打败了赵军主力,一举平定了赵国。韩信的背水一战也因此载入了史册,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韩信的背水一战确实是他的首创,在他之前虽然也有类似的战例,可象他这样有意识的采取背水阵的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在他取得胜利后,他的手下将领对这一仗提出疑义。他们向韩信问道,“兵法说布阵要右边依托山陵,前面要凭借水泽,可是将军你反其道而行之,摆下了背水阵,还说破了赵军再会餐,我们都感觉不服气。但是今天居然依靠这个背水阵打了胜仗,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史书上是这样记载韩信的回答:
(韩)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我们从韩信的这段话可以看到,他的背水阵的精髓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符合这样的条件,就不必拘泥于这个形式。韩信之所以要布下背水阵,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首先,韩信和陈余都是将才,双方的作战能力相当。
韩信的用兵水平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在当时,他能够用没有多少训练的新兵就打下了魏国和代国,就可见一斑了。
而陈余此人,在历史上也不是庸才。他和张耳本是故交,在性格能力上,他要比张耳强得多。后来因为名利两人反目成仇,可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他是第一个起来反抗项羽的,也是凭自己的能力再造赵国的人。在军事指挥能力上他不比韩信差。
其次,韩信和陈余率领兵力的数量悬殊。
韩信北上的时候,跟刘邦才要了三万人。等打下代国,刘邦就把兵力陆续调回正面防线。所以,史书上说韩信率领数万人马,也不会比三万多多少。陈余说韩信率领数万人马,实际上只有数千,虽然对韩信比较蔑视,但是军队的数量确实不会太多。
而陈余率领的是赵国的倾国兵力,名义上由赵王亲自统帅。在史书上记载号称二十万。从李左车和陈余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李左车要求去截断韩信粮道的兵力就要求了三万。从这里来看,陈余的兵力应该是韩信的四到五倍。
第三,由以上的条件,韩信要想战胜陈余,只有出奇制胜。
由于双方的作战指挥能力相当,那么如果双方采取正面硬拼的形式,就要看双方军队的数量了。而韩信的军队数量远比陈余的少,那么正面作战,韩信必败无疑。
因此,韩信采取了兵法里的以正合,以奇胜的策略。他决定以一部分主力吸引陈余的主力,而派出一支精锐的部队奇袭陈余的大本营。在这种情况下,韩信摆出了背水阵。
在这个眼看胜利唾手可得的形势下,陈余果然上当,将所有的兵力全部投入进攻韩信的背水阵。而韩信的奇袭部队趁机攻占了陈余的大本营,更换了赵军的旗帜,造成了大军占领陈余大营的假象。
当赵军攻打韩信背水阵不克的情况下,想要回营的时候,发现军营的旗帜已经换成了汉帜。结果以为自己陷入了前后夹击的局面,军心大乱。韩信趁势猛攻,取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
第四、背水之战胜利的关键在于吸引陈余的全部主力并能够支撑足够的时间。
我们可以看到,在井陉之战中,要想取得胜利,韩信的正面部队必须要吸引陈余的主力,并且还要支撑足够的时间。一方面是为奇袭部队创造条件,一方面是保证自己的主力不被歼灭。
韩信的部队不是象史书中说的那么孬弱,但是,在这些部队中,精锐的老兵还是占少数的。大部分还是些新征集的兵员。为了激发他们的战斗意志,就只能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
韩信把部队布阵为背水之阵,就有效的防止了部队的逃跑,为了生存下去,士兵们只有拼死作战。在韩信的老兵带领下,韩信的军队爆发了超常的战斗力。虽然陈余的兵力占优势,但是也不能消灭韩信的军队。这就给韩信的奇袭部队创造了战机,并导致了战役的胜利。
第五、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战例。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很多类似韩信背水之战的战例,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是都抓住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髓,取得了良好的战果。
上一篇:如何在头条涨粉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